今年以来,铜川市围绕脱贫1.4万人、贫困村退出85个、宜君县实现脱贫摘帽的年度目标,按照全省脱贫攻坚工作总体部署,狠下“绣花”功夫,精准持续发力,增投入、补短板,建机制、强推动,使扶贫政策的“甘霖”更加精准地“滴灌”到每个贫困村、每名贫困户。
精准识别把好“入口关”
铜川市有耀州区、印台区、宜君县3个国家级贫困区县,其中耀州、宜君为革命老区县。全市有贫困村208个,2015年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7018户50221人,贫困发生率11.3%。
今年以来,紧扣“实”和“准”的要求,按照《全省扶贫对象核实及数据清洗工作实施细则》,在全市组织开展了扎实细致的扶贫对象精准核实和数据清洗,顺利完成了摸底调查、入户核实、民主评议、两次公示、区县审核和市级核查工作,努力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公开透明、程序规范。
为了确保数据精准,创新机制,大胆探索,制定了《扶贫对象相关数据信息核对办法》,对5万余名贫困人口的户籍、车辆、公积金、工商、国税、地税、不动产、殡葬、财政供养、养老保险缴纳等10余项信息进行了数据核对,发现异常信息及时反馈、综合研判。
为了规范贫困村及贫困人口识别、帮扶、入住、退出各个环节,研究制定了《关于打造“四率一度”样板村工作流程(试行)》,各区县每个乡镇打造1-2个“四率一度”样板村,抓点带面,推动整体工作。
经过精准核实和数据清洗,截至目前,铜川市建档立卡扶贫对象规模16131户47329人,其中未脱贫10472户29384人,基本实现“核准、查严、补全、洗净、标清、管细”的目标。
盯紧问题过好“整改关”
紧盯中央反馈陕西省的5大问题、省上整改方案中指出的5个共性问题、省上分期分批反馈的10个共性问题、以及铜川的5类13个具体问题和自查发现的8类13个问题,铜川市对标自查,先后制定了脱贫攻坚中省反馈意见和自查问题整改实施方案、联乡包村方案、精准核实及数据清洗工作实施细则等指导性文件,并及时印发了4万余份政策宣传告知书、6600册《铜川市脱贫攻坚-整改篇》、《铜川市脱贫攻坚-工作导引》口袋书,各区县也分别编印了问题清单、整改要点、政策解读等资料,确保政策准、思路明、底子清。
同时,严格落实“主官必须主责”、“主官必须解剖麻雀”的要求,市、区县、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均确定了好中差3个贫困村和9户贫困户,每周拿出1天时间开展解剖麻雀工作,自4月份以来,各级主官累计到村调研指导117次。
根据6月20日毛万春副书记、冯新柱副省长和省扶贫办王卫华主任通报反馈以及西安市检查组发现的具体问题,逐一对照自查,各级各部门领导带头,严守“十条铁规”,做到市县级领导对镇(街道)和贫困村的包联“全覆盖”,以钉钉子的精神实干苦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多措并举念好“致富经”
紧紧围绕“脱贫增收”这一核心目标,铜川市制定印发了《产业脱贫问题整改实施方案》,指导各区县坚持长短结合的原则加强项目库建设,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帮带作用,在传统种植养殖产业帮扶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电商服务站、光伏发电扶贫等新兴产业。
安排660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和1500万元产业引导资金,持续带动10962户贫困户发展产业。建立了市、县区、乡镇、村四级就业扶贫包抓工作机制,对全市1194名贫困劳动力进行了免费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为贫困劳动力提供用工信息2914人次,其中1327人实现了转移就业。充分发挥各涉农金融机构业务扶贫功能,今年前5月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12047.23万元,受惠群众2967户。
同时,构建了“县域电子商务运营中心、镇(街道)电子商务服务所、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三个层级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全市建设电子商务服务站199个,实现了208个贫困村的全覆盖。在建的村级农村电子商务体系中,已开通微小店166家,上架铜川大樱桃、耀州辣子等网货,特别是近期樱桃促销活动,完成销售2493单,成交金额29.4万元。
强化落实扎牢“保障网”
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基本要求,切实抓好贫困群众的住房、就医、教育和社会保障工作,确保群众居有其屋、病有所医、学有所教、生活有望。
铜川市41个移民(脱贫)搬迁安置点3月上旬全面复工,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正在加紧建设,目前危房改造已开工4254户,竣工3566户。
全面落实新合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优惠政策,实行了农村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机制,全面取消农村贫困人口各级医疗机构的住院押金,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新农合住院报销比例提高了10个百分点,大病保险起付线下降到3000元。组建了14支医疗帮扶团队和60余个医疗帮扶小分队,累计体检10000余人,义诊28000人次。
建立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在读贫困大学生(研究生)数据库,完善并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全程精准资助政策,确保贫困家庭子女有学上、不失学。建立了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数据衔接机制、社会救助工作协调推进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联席会议等制度,全力推进脱贫攻坚精准兜底保障,纳入建档立卡的农村低保、五保对象6711户15340人,农村低保与贫困的融合率达到了81.16%。
同时,不断强化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严格落实统筹整合涉农资金支持脱贫攻坚相关政策,开通脱贫攻坚资金拨付“绿色通道”,确保5个工作日内资金拨付到位。
齐抓共管当好“火车头”
全市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一号工程”,以上率下,带头查实情、问民声、解难题,认真做好“三包三促”工作,不脱贫、不脱钩。
铜川市级领导包抓32个贫困村,5个区县129名县级领导包抓278个村,实现了全市贫困村均有1名副县级以上领导联系包抓,做到了县不漏乡、乡不漏村。铜川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先后成立了产业、移民(脱贫)搬迁、就业创业等11个办公室、2个协调组,积极完善脱贫攻坚工作推进机制,强化了各脱贫办公室和协调组的工作职能,形成了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健全了市县扶贫机构,配强了工作队伍,加强了贫困村党组织、乡镇干部、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四支队伍”的管理,落实了日常考核、绩效挂钩、通报惩戒制度,对履职不力、违纪溜岗的严肃追究,对不能胜任的及时撤换和召回。目前,市级部门派驻工作队员115名,县级部门派驻工作队员685名,召回8人,补充614人。
严格督查推进“集群战”
铜川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了《铜川市人大常委会脱贫攻坚工作督查方案》,召开全市脱贫攻坚监督工作会议,并分组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监督检查,为全市脱贫攻坚工作顺利开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铜川市纪委制定了《全市助力脱贫攻坚工作加强监督执纪问责专项督查方案》,市脱贫攻坚办印发了《关于扶贫脱贫领域问题有奖举报的通告》,在当地媒体连续刊发有奖举报通告,并在政府门户网站公开,通过来信、来访、网站、手机二维码、电话等举报形式,进一步拓宽和畅通信访举报渠道。
铜川市委组织部、市委督查室成立督查组,对区县工作推进和主官解剖麻雀情况进行了督促检查;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市脱贫攻坚办成立了联合督查组,盯住问题、盯紧节点,分组对全市5个区县520余户进行了脱贫攻坚明察暗访工作。认真梳理了12317(群众举报热线)群众举报事宜,完善了群众举报问题台账,对于没有按期核实群众来信来访的区县下发了督办通知,确保群众举报事宜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共接到群众来电来访36次,办结36件。
典型引领集聚“正能量”
大力培树一批工作突出的帮扶工作队、第一书记和帮扶干部,推出一批劲头足、觉悟高、成效好的贫困退出典型,调动和激发干部群众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积极推介宣传铜川脱贫攻坚脱贫攻坚的“好声音”,在当地媒体开设了“邻里乡亲说脱贫”专栏,在全市各区县所辖全部镇(街道)同步举办了“激发内生动力合力脱贫攻坚”主题图片展活动,对铜川市脱贫致富的政策知识、先进典型以及经验做法进行了宣传报道。
2月23日,《人民日报》以《四千贫困户搬出穷窝窝》为题,对耀州革命老区精准实施扶贫搬迁进行了报道;5月2日至3日,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带领14家中省媒体的17位记者,到铜川市调研、采访信息扶贫工作;5月29日晚,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新闻联播》在《砥砺奋进的五年》栏目里,以《就业服务搭桥“授人以渔”拓宽脱贫路》为题,报道了铜川市“郗家塬模式”就业培训助力脱贫攻坚的做法;6月1日,《中国扶贫》半月刊以经验交流的形式专题报道了宜君县“小合作社的富民路”典型做法。铜川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供稿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王同利)“大婶,杆塔下面不能堆放麦秸秆,如果有人不小心乱扔烟头点着了,将会威胁到电力设施的安全,还有可能造成大范围停电。这是电力设施保护知识宣传单,请您拿回家仔细学习,快暑假了,也让孩...
宜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君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