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简直太实用了,全是如何做好家常饭、农家菜的实战技法。”在宜君县太安镇郎二井村显神洼组的一户农家乐院子里,王军侠正在手把手地对7户新开办农家乐的贫困户进行培训。王军侠是宜君县建档立卡贫困户。虽然是一名身有残疾的农村妇女,但她从未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反而凭借自己的勤劳和手艺,成了远近闻名的“搅团王”,成为宜君县首批“励志脱贫道德模范”。
贫困曾让她一度很困惑
王军侠是宜君县太安镇郎二井村显神洼组建档立卡贫困户。45岁的她,属三级残疾,全家三口人,丈夫因病去世,大女儿大学毕业在家待业,小女儿在焦坪中学读初三。残疾、缺劳力是这个家庭的主要致贫原因,2015年全家人均纯收入仅2480元。王军侠家所在的郎二井村隔山相望就是著名景区玉华宫,这里“碧松绕村庄,青山映田园”,鸟儿在天空飞翔,牛羊在山边吃草,秀美多姿的山川画卷,令人向往不已。但与美好风景相对的是,在绝大多数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同时,郎二井村还有建档立卡的40户贫困户急需帮扶。
“贫困户大多住在山沟沟里或者半山腰上,没资金没技术。同时,郎二井村主要收入靠玉米、核桃,产业单一,难以脱贫。”村支书李秀梅说。
两年前,当村干部到家里动员脱贫时,王军侠根本没上心:全家的基本情况很不好,负担太重,两个女儿都管不过来,自己还是个残疾人,要想脱贫,谈何容易。面对家庭现状,这个农家妇女曾对生活失去信心:“咱就是个穷苦命,能有啥办法?”
不服输的性格,让她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人都赚不来钱,绿水青山有啥用?”脱贫攻坚会上,有村民发牢骚。“那我们就想法子,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镇上派来的包扶干部吴孝利坚定地说。让群众从绿水青山中挖“金子”,没有产业项目带动不行。帮扶单位县政法委紧紧围绕“精准”二字,进村入户,精准把脉,最终确定以开办“农家乐”为突破口,带动产业发展的帮扶思路。规划中决定,先在村上选取2户贫困户在内的3户群众,先期开办农家乐。帮扶干部先后联系县上有关部门,为农家乐门前硬化道路和停车场,开展农家乐经营知识和面食技能培训,投资4万元绘制墙面民俗宣传画,制作宣传指示牌,并借助微信微博等进行广泛宣传。
“没人来,怎么办!”“在咱这山沟沟里办农家乐,开玩笑吧。”在动员大会上,没有群众响应,或许困苦的生活过得太久,麻木已使大伙丧失了斗志。但唯独王军侠心里清楚,办农家乐成了能使自己摆脱贫困的唯一希望。“没人办,我先办!”王军侠站起来坚决地说。说干就干,随后她筹集1.2万元启动资金,对住房进行了改造,添置了设备。在帮扶单位和镇上的帮助下,王军侠的农家乐于2016年7月26日开始试运营。其他观望的贫困群众见到她的农家乐建成了,也先后建成投入运营。自开业以来,她凭借自己的勤劳和好手艺,赢得了顾客的赞许,基本每天都能接待两三桌,生意可谓红红火火:“自家的蔬菜、土鸡、土鸡蛋、玉米糁,还有村上乡亲们的土特产、野菜,可以说是供不应求。”
她在脱贫登记表上摁下鲜红的手印
“我的‘穷帽子\’终于摘掉了!”2016年底,王军侠在脱贫登记表上摁下了鲜红的手印。
2016年底,王军侠算了一笔账,农家乐净收入1.8万元,加上玉米、核桃的收入1.3万元,共收入3.1万元,人均纯收入过了1万元!”
笔者见到王军侠时,她满怀信心地说:“2016年农家乐开业时错过了最佳营业期,2017年我早早着手,一年四季都开门,现在已进入生意旺季了,我准备带动3户愿意开农家乐的群众,一块儿挣票子、奔小康!”截至目前,在王军侠的带动下,郎二井村有7户贫困户新开办了农家乐,并且生意都很红火。
更加可喜可贺的是,王军侠的二女儿今年中考成绩进入了全年级前30名,当问起为什么能取得好成绩时,小女孩说:“妈妈是我的好榜样,和妈妈面对的困难相比,我觉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
据了解,郎二井村2017年计划新开办7家农家乐,现已完成。在像王军侠一样的励志模范们的带领下,郎二井村正做大“二井搅团”,撬动三产,努力实现脱贫致富的梦想。(通讯员 周培生)
新闻推荐
编者按:6月28日,《陕西日报》以《宜君县“小牌牌”亮出“大担当”》为题,对宜君县推行党员干部“挂牌上岗”亮身份的做法进行了宣传报道,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宜君县从推行党员干部挂牌上岗制度入手,深入...
宜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宜君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