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昌邑市义工联合会的义工来到昌邑市龙池镇东利渔村,看望了90岁的老党员徐光增。义工们还为老人穿上新军装,并拍摄纪录片留念。
战争年代救助伤员
6月22日,在村支书的带领下,昌邑市义工联合会的6名义工来到徐光增家。老人有三儿一女,在儿女的照顾下,精神矍铄、身体硬朗。
“我1947年入党,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愿望。10岁上学时,老师给了我一个本子,上面写着革命有三个阶段:防御、相持、反攻,这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在我两个堂兄的介绍下,我秘密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申请书还是俺哥哥教我写的。”徐光增老人说起往事,滔滔不绝。
1948年,许世友率部队路过南门外时,徐光增至今还记得当时的情景。“当时与国民党交战时,大队要抽人去抬担架,我们4个党员就去了。”徐光增说,他们先后到了平度、掖县(现莱州)、莱阳等地。有次抬着一位被打断了腿的战士,从天还没亮一直走到傍晚。为了给伤员找吃的,徐光增又走了半宿。“我给他要了些吃的,他不说话,只是不住地点头,意思就是谢谢”。义工问老人,那时饿吗?“自己不吃也得给伤员吃”,就这一句话让义工们懂得了老人那句“我是党员”的全部意义。这次徐光增立了三等功。
义工为老兵修脚
回到老家后,徐光增始终不忘自己的党员身份,干过武装委员、带过兵,与老伴相濡以沫70年。
当天,义工帮老人穿上早准备好的军装、戴上党徽,他幸福地笑了。随行的党员义工马春龙展开党旗,徐光增老人和老伴面对党旗缓缓举起了右手。尽管他们的身体不再挺拔,声音不再洪亮,但眼神明亮而坚定。
昌邑市义工联合会的义工“修脚哥”陈红昌也一起看望了老人,用温度适宜的水为老人泡脚后,他拿出随身携带的修脚工具为老人修脚。陈红昌动作轻柔、专业,老人一个劲地说:“舒服,真舒服,谢谢。”修完脚,老人迫不及待地起身走了几步,90岁的他像孩子一样,在院子里转了一圈,引得义工哈哈大笑。
据了解,这是昌邑市义工联合会“重走革命路”系列活动,通过看望老兵,为其拍摄纪录片,多渠道、多角度挖掘一个个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希望他们的英雄事迹永世流传,也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本报记者宋树云
新闻推荐
昌邑市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高发展质量效益为主线 产业强市建设全面起势
□本报记者宋学宝都镇强本报通讯员王文君臧明宝5月19日,昌邑市迎来了一批来自尼泊尔Nepw...
昌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昌邑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