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新闻 青州新闻 诸城新闻 寿光新闻 安丘新闻 高密新闻 昌邑新闻 临朐新闻 昌乐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潍坊市 > 昌邑新闻 > 正文

中美抗战老兵后人相聚昌邑

来源:潍坊晚报 2018-08-22 10:02   https://www.yybnet.net/

他们的父辈在潍县集中营营救行动中结下深厚友谊

8月18日,两名美国客人詹姆斯和丽莎来到昌邑市龙池镇,拜访了当年抗日军人郝毓秀的后人郝克正。记者了解到,詹姆斯的父亲是二战时期的一名伞兵,参加了1945年营救潍县集中营侨民的行动,对昌邑抗日武装当年的营救帮助心怀感恩。如今,詹姆斯来到昌邑,与当年参与营救的战士后人,共同缅怀先辈的英勇行动。

两国老兵后人相见

8月18日上午,来自美国的客人詹姆斯和丽莎来到昌邑市龙池镇政府办公室,他们怀着多年的心愿,想见一见这里的“故人”。没过一会儿,昌邑抗战军人郝毓秀的后人郝克正走了进来。他们虽然从未谋面,但相见后紧紧握着对方的手,表达心里的情谊。

通过翻译,詹姆斯首先向郝克正表达了感恩之情和来昌邑的目的。詹姆斯的父亲是二战时期的一名伞兵,参加过1945年营救潍县集中营盟国侨民的行动,对昌邑抗日武装当年的营救帮助心怀感恩。如今,他来到昌邑,寻找当年参与营救的武装战士的后人,共同缅怀先辈的英勇行动。

郝毓秀已去世,詹姆斯的父亲也已于多年前去世,生前一直想再来中国看一看,可惜未能成行。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詹姆斯和丽莎几经周折找到了郝毓秀的后人,前来拜访。“我父亲曾经在这里抗击过日寇,与这里的人结下了深厚友谊,可是生前没能再来看看。这次我们来到这里,帮父亲完成了心愿。”詹姆斯握着郝克正的手说。

共述先辈作战经历

虽然语言不通,但两位抗日士兵后人坐在一起有着共同话题,一起讲述老辈在潍县集中营营救行动中的往事。据郝克正介绍,1942年春,日军强占潍县乐道院,将美英及其盟国旅华侨民两千余人陆续掳来关押。美国侨民恒安石和英国侨民狄兰均在被关押之列,后经昌邑抗日武装多次营救,两人被救出,转移到昌邑乔家村栖身。在这里,狄兰、恒安石结识了四维中学外语教员兼军事教官郝毓秀,并成为好友。

恒安石和狄兰在乔家村驻地承担着抗战报务工作,为四纵队抵御日寇提供了有效的军情指导。郝毓秀也经常在乔家村办公,很关照两人的生活。

1945年8月17日,一架美军轰炸机出现在潍县乐道院上空,包括詹姆斯父亲在内的七名伞兵降落到乐道院北门外,解放集中营救援行动就此展开。集中营解放后,狄兰、恒安石第一时间赶回乐道院探望,包括郝毓秀在内的昌邑抗日武装营救和保护他们的故事被伞兵们知晓。期间,伞兵们与郝毓秀也结下深厚友谊。

赠书法愿友谊长存

郝克正已年过七旬,耳朵有些背,但对父亲当年抗日的事迹依然耳熟能详,并将当年昌邑抗日武装参与潍县集中营营救的经过记录了下来。从这些资料上以及父亲过去的讲述中,詹姆斯再次了解了发生在70多年前的事情。他表示,前人结下的友谊,他会倍加珍惜。

听说龙池镇是革命圣地,詹姆斯在众人陪同下,参观了抗日战争烈士祠,共同缅怀了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英雄。这一次来昌邑寻故人,两人只停留了一天半时间,不仅让他完成了父亲和自己的心愿,而且还认识了很多朋友,也让他感受到了革命英雄的伟大。“7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在这里为了自由奋斗过,今天我们在这里再次相聚,感到非常荣幸。”詹姆斯说。

郝克正喜欢书法,为了传递友情,他写下了“中美友好善意常存”的书法作品,赠送给詹姆斯,希望他们永远是朋友。同时,詹姆斯也收到了昌邑剪纸作品“中国龙”,这让他备感珍贵。文/图本报记者邓永杰

新闻推荐

写好教育“奋进之笔”

□本报记者马林峰党的十九大擘画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开启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历史新...

昌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昌邑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中美抗战老兵后人相聚昌邑)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