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新闻 青州新闻 诸城新闻 寿光新闻 安丘新闻 高密新闻 昌邑新闻 临朐新闻 昌乐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潍坊市 > 昌邑新闻 > 正文

七旬翁再踏昌邑故土寻根

来源:潍坊晚报 2018-11-15 08:49   https://www.yybnet.net/

德州刘保亭与族人每到一个刘氏村庄都受到热情招待

2016年12月26日,本报A05版以《德州老翁骑车来昌邑寻根》为题,报道了德州市武城县岳觉寺村七旬老人刘保亭骑车来昌邑寻祖的新闻。事过两年,刘保亭和族人们时刻惦念着祖先在600多年前离开的地方。11月10日,他们再次来到昌邑寻祖,每到一个刘氏村庄都受到了热情招待。不过,时过境迁,想找到祖先所在的村庄和族人信息尚需时日。

从昌邑回德州后成了村里“红人”

11月10日,七旬老人刘保亭和刘氏后人刘勇及族人们从德州再次来到昌邑市,在昌邑市移民文化研究会会长李发宁的带领下,首先来到柳疃镇刘家庄村。

刘保亭告诉记者,他们村的刘姓族人都是明初从昌邑移民到德州的先祖刘新之后人,他要在有生之年回先祖离开了600余年的故土看一看。从昌邑回到德州的两年里,他成了村里的“红人”,大家都围着他问先祖的故乡现在是什么样。“昌邑故乡让村里的人充满了好奇,尤其是七八十岁的老人都很想前来看看。”刘保亭说。

刘勇是岳觉寺村刘氏的后人,现居德州市武城县,虽已搬离老家,但他从未忘记父亲的嘱托,先祖来自昌邑,在德州恩县(现属武城县)岳觉寺村落脚。从2014年起,刘勇资助并发起家族修谱工程,把分散在平原、武城等地区的刘氏族人逐一走访并收入新修家谱中,又出资修葺了祖坟。

刘勇完成了家族文化传承和移民历史的信息整理工作后,和刘保亭及部分家族成员驱车来到昌邑,再次寻根问祖。

建立两地刘氏宗亲会,加强交流

刘勇和其他人都是第一次来昌邑,虽然已经找不到祖先的村子,但这里好多刘姓村庄,他们觉得每一寸土地都亲切,每一位老乡都十分亲近。

刘保亭告诉记者,两年前他来昌邑寻亲时,正是刘家庄村委接待了他并给予了很多帮助。这份关爱与亲情,让他感到了温暖,也让德州的刘氏家族感到了温暖。“这一次来到刘家庄,还是那么亲切,有种回家的感觉。”刘保亭说。

10日,昌邑柳疃镇刘家庄村委工作人员带领刘勇、刘保亭一行人,参观了柳疃丝绸博物馆,介绍了经济、文化与丝绸发展史,并进一步交流了建立“老恩县——昌邑”刘氏宗亲会的相关事项。

“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加强两地刘氏族人在文化、经济中的交流。”刘勇说,两地刘氏族人是一家,文化更是难以割舍。

找到族人尚需时日

11日上午,刘勇、刘保亭一行来到昌邑市博物馆参观,得知消息后,都昌街道刘辛村的乡亲们早早赶来博物馆广场等着他们。两年前,刘保亭老人寻亲时曾去过刘辛村,他骑电动三轮车寻根的事情感动了村民。尽管该村的刘氏家族和德州刘氏不是一个时期迁来昌邑的,但他们也把德州的乡亲们看做了亲人。

参观中,刘勇代表德州族人向昌邑市博物馆捐赠了德州刘氏家谱一套。里面记载着600余年前一位排行老十的昌邑人迁往德州后,和他的2000余位子孙的家族史,其中包含着明清两代四位进士和一位举人的宦途履历。

李发宁告诉记者,按照族谱记载,迁往德州的刘氏祖居地是在城南十里中亭社。现在,最接近这个位置的村子就是都昌街道的刘逄村了。尽管还不能确定祖先到底生活在哪个村子,但是他们不放过每一块碑文、每一本家谱,他们迫切地想找到故乡族人的信息。“刘逄村靠近潍河,数百年来河流几经泛滥,以前的村庄已经很难找到了。”李发宁说,因年代久远,想找到老家族人的信息还需时日。

文/图本报记者邓永杰

新闻推荐

昌邑供电“三注重”保障冬季供暖

□邵凯张思凯针对“煤改电”实施后城乡居民冬季采暖用电需求将大幅增长的实际,11月5日,国网昌邑供电公司加快完...

昌邑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昌邑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七旬翁再踏昌邑故土寻根)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