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宋学宝都镇强
本报通讯员刘磊杰
“我向组织立过‘军令状’,帮扶村一日不脱贫,我就一日不撤回。”近日,昌邑市派驻卜庄镇扶安镇村第一书记李国辉说。
曾经全镇排名倒数的扶安镇村去年年度综合考核一跃跨进全镇前列。
目前,昌邑市其他51个派驻了第一书记的“软、弱、涣、散、穷”村也都发生了可喜变化。
去年4月份选派第一书记开展帮扶工作以来,昌邑市的第一书记们共争取资金6400多万元,落实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项目47个,解决医疗、卫生、教育等实际问题900多个,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400余场次。
第一书记带头领着干,缘于昌邑市相关部门的“严管厚爱”。据昌邑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胡筱芹介绍,昌邑市以开展思想作风建设年活动为抓手,以助推乡村振兴为总目标,依靠严格的制度管理、完善的政策保障和健全的机制,极大地激发了第一书记们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昌邑市专门设立驻村办,制订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和考评办法,实行工作日志制,随机对其在岗履职、完成目标任务、廉洁自律等情况进行抽查。一系列办法的出台,让第一书记们更好地把工作干好、做实,也帮他们挡掉“人情”牵绊。
昌邑市税务局派驻龙池镇油坊村的第一书记陆凯去年带头租赁了8亩土地作为梨枣试验田,致力于当地农业种植结构的优化和村民收入的增加。“原来只是有点想法,去年8月份全市组织部分优秀村组织书记和第一书记外出考察学习让我开阔了眼界,下定了决心。”陆凯说。
诸如扶安镇村的孝德文化墙、下营镇李刘村的书香广场等项目,都是第一书记在今年5月份参加了该市统一组织的内部观摩点评受到启发后着手打造的。
“闲暇时,我会经常翻看第一书记微信交流群,在及时掌握上级精神要求和工作安排部署的同时,也能与其他第一书记进行互动交流。”卜庄镇白衣庙村第一书记王洋说。
为加强工作交流,昌邑市建立了以镇为单位的包村联户工作大组交流群和第一书记所在村党员群众交流群。借助群发优势,现已开展工作交流3万多条,展示工作现场图片8000多张,推送“三农”政策、工作动态、致富信息等7300多条。
“让第一书记安心工作,做好生活保障是前提。为此,我们积极筹措资金,为第一书记每月发放700元的生活费和交通补助,还为每人统一购买了100万元保额的人身意外保险。”昌邑市组织部组织科长马慧丽说。
新闻推荐
12月6日,全市环境应急演练暨监察监测技术比武在昌邑举行。来自全市环保系统的16支队伍,围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能...
昌邑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昌邑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