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张蓓通讯员韩朋朋报道
本报潍坊讯今年以来,寒亭区以“工作落实年”为引领,聚焦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积极推动社会治理向基层延伸、向高端迈进,在奋力打造平安寒亭升级版的基础上,进一步释放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畅通运转三级综治中心。借助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规范提升三级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全面开展预警预测、分析研判、社情民意收集、法律服务等工作。按照把区级综治中心打造成社会治理工作中枢神经的思路,投资500万元打造了2200余平方米的区级综治中心;在6个街道(开发区)、335个村(社区),高水平建设了街道、村(社区)级综治中心,全部配齐了软硬件设施,完善了三级综治中心体系架构。依托全市政法综治综合信息平台,不断深化综治信息系统应用,截至目前,全区441名网格员已全部安装手机APP,共采集、上传平台各类基础信息30余万条。设置法律服务窗口,为群众提供一对一、面对面法律服务。截至目前,三级综治中心共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1万余人次。
大力实施雪亮工程。雪亮工程是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新途径,能够实现对各类风险的预测预警预防,做到信息动态感知、数据精准分析。寒亭区按照“农村覆盖、城市加密”的要求优化点位布局,分级有效整合各类视频图像资源。在主城区,投资2860万元,安装视频监控探头1400个、电子卡口90个、边界视频106处、治安卡口19个,覆盖主城区重点部位的视频监控网络体系基本建成。在农村(社区),投资720万元,新建视频监控摄像头3643路。同时,积极推进各行业领域3000余路视频监控联网共享,全部接入公安机关和综治中心视频监控共享平台。今年第一季度,通过视频监控侦查研判破获现案占全区现案破获总数的7.2%,全区刑事警情同比下降6.3%,有效提升了全区社会治安防控水平。
创新打造智慧安防小区。围绕深化警务改革和基层基础攻坚,积极探索人工智能+社区警务、物联网+社区警务建设新路径,以人脸识别智慧门禁、停车场微卡口等人工智能系统建设应用为切入点,在全市率先打造了居民、物业、公安三方互联互动、三方受益的智慧小区。目前,已在两个小区试点以小兔开门、人脸识别为主体的智慧平安小区。把门禁接连视频监控系统,并及时发送独居老人、精神病患者、儿童等人员预警信息至家属、网格员或社区民警,真正将安防触角延伸到了家门口。
做强做优网格化服务管理。以三级综治中心为依托,设立三级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全区划分441个基础网格,同步建立网格员队伍。整合志愿者、党员、教师、医生、律师等多元力量,成立了482支网格服务团队,深入基层、走门入户,弥补政府服务群众的盲点,为群众提供针对性、专业化的社会服务。1—3月份,已为2000余名群众提供了各类社会服务。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何赛日前,记者走马奎文经济开发区,处处是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大干快干的场面。奎文经济开发区围绕“...
潍坊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潍坊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