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出生在寒亭的于镓宁,因为不想过一成不变的生活,大二时不顾家人反对,独自去北京上中戏表演系的大专班,在戏中感受百味人生。跟随老师走南闯北,待过无数剧组后,他有了回家乡创业的想法。2018年他在奎文区的1532文化产业园内租下两间大仓库,成立了影业公司,经过一年半的发展,不管是在影视制作还是教育培训方面,均步入正轨。
大二放弃原本专业决定去北京学表演
11月14日,记者在1532产业园区内的影业公司内,见到了于镓宁。“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将公司设在潍坊,毕竟跟一线城市相比,这里影视、戏剧教育的氛围要薄弱一些。”于镓宁说,之所以选择在潍坊落户,除了因为他本身是潍坊人外,更重要的是他看中了潍坊现在相对薄弱的行业发展水平,资源不足,氛围不浓厚,这些在他看来会让他减少很多竞争,更有利于事业的发展。
谈起创业的初衷,要追溯到他的大学时期。原本他是青岛理工大学的大学生,因为专业的原因,他最常做的事就是在课堂上画图纸,画到大二,他突然觉着按照自己的专业,毕业之后可能要画一辈子图纸。想到自己今后几十年都要从事这份“框架式”的工作,他心生抗拒。最后,他说服了父母,又考上中戏专科学表演。“我当时学表演并不是为了以后要当演员、当明星,就是觉着戏如人生,我可以有不同的体验”。于镓宁说道。
此后,于镓宁的人生轨迹彻底发生了改变。在中戏,他每天练晨功、排小品、演舞台剧,在每一次表演中揣摩人物性格和心理,课下他利用打工的机会学习一些不同专业的知识,日子过得丰富多彩。
拜师学艺收获不小影视公司落户潍坊
读了一年半的表演专业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两位带给他人生转折的老师。经过两位老师的介绍推荐,他进入到《君子好逑》的剧组,扮演一位公子哥,也成为班级里最早进组的学员。“没有很多戏拍的时候,我喜欢交朋友,就认识了靳德茂导演。我喜欢学习不同的知识,于是就拜他为师,跟着他去过很多剧组,慢慢地影视拍摄、制作各个环节,我基本上都学会了,可能不算是精通,但说起来都能懂。”当年在跟着老师走南闯北的过程中,靳德茂就告诉于镓宁,中国的影视文化才刚刚起步,今后看有没有机会可以在这方面有所作为,老师的这番话被于镓宁记在了心里。
2014年,靳德茂问于镓宁能不能在青岛或济南开一家影视公司,于镓宁说:“青岛、济南竞争激烈,潍坊相对来说竞争程度要小一些,能不能在潍坊开影视公司?”靳德茂表示潍坊的影视氛围太弱,恐怕不合适开展各项业务。而于镓宁则希望可以通过入驻潍坊,将潍坊的影视氛围带动一下,从孩子的教育到人才的培养,他们可以借助剧组的资源,将人员送出去培养后,再回到潍坊,成为潍坊的影视人才储备。
2016年底,于镓宁去北京,再次谈论起这件事情,几位中戏、北电的老师均表示支持,并表示可以使用他们的资源,不过在潍坊能不能成功就得靠他自己了。
得到各位老师们的支持,回到潍坊的于镓宁说干就干,找场地、签合同、搞装修,2018年5月份,他和几位合伙人共同出资成立的影业公司开始试营业。“我们公司最初是只有5个人的团队,现在团队已经保持在20人左右了。”对于公司的发展进程,于镓宁还是比较满意的。
将来以影视剧为主打造“高精尖”团队
公司成立之初,于镓宁就将业务分为影视制作、艺术培训交流、影视戏剧文化的教学体验三大板块。其中影视制作方面,除了影视剧、宣传片的拍摄制作外,主要是以剧本创作为主,公司有专门的编剧组进行创作,目前有3个剧本正在创作打磨中;艺术培训主要是针对艺考生、艺人的培训;影视戏剧文化的教学与体验板块,是于镓宁目前投入精力做多的一项工作。
“几年前,潍坊就开始开展‘戏剧文化进校园’活动,很多学校虽然开设了相关课程,但老师并不是科班出身,在教孩子过程中就会有些局限性或太偏理论。我们则邀请专业的老师,免费给学校老师或学生上课,提高老师的教学能力,也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孩子的兴趣,发掘有表演天分的学生来参加我们一些儿童剧的拍摄。”在于镓宁看来,学习戏剧文化并不是为了让孩子今后能当演员,而是在此过程中,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形象力。目前,公司已经和4所学校达成了合作关系。除了进校园的公益课,公司基地还有专门搭建的场景,可以供孩子们研学,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感受戏剧的魅力。
“潍坊影视方面的专业人才很少,很多人都选择到大城市里闯荡,我们也正在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尽可能的将更多人才留在潍坊。”于镓宁说,虽然公司成立时间不长,但就目前的发展状况看,一切还都在他的预期中。未来,公司将会以影视剧为主,打造一支“高精尖”的影视团队,拍摄一些与潍坊相关的影视剧或者潍坊非遗的纪录片等,提高潍坊在影视界的知名度,也让公司成为一家专业影视公司。
文/图本报记者窦圆娜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李文莉自从启动实施“亲子共成长”工程以来,潍坊市以家庭教育为主要切入点,积极搭建教育服务平台,...
潍坊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潍坊,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