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文莉
一条条笔直的水泥路纵横交错,村民出了家门口彻底告别“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近日,记者来到坊子区黄旗堡街道,村庄的巨大变化不禁让人眼前一亮。“多亏党的政策好,村里的道路变得‘锃明瓦亮’,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家里来了客人都夸俺村变化大。”黄旗堡街道大庄科村民赵九英兴奋地说。
农村道路“户户通”通到百姓心坎里。“村民对农村环境提升的呼声很高,‘户户通’工程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拥护支持,大家伙儿踊跃捐款,全村719口人捐款40多万元,在日照江铃集团工作的村民于江峰一个人就拿出10万元,村书记和村‘两委’干部也纷纷解囊,拿出一年的工资。从10月份开始筹款,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修缮了约19000平方米的路。”黄旗堡街道于家汶畔村党支部书记于理吉告诉记者。如今,于家汶畔村的道路焕然一新,原先的泥路土路变成了平坦整洁的水泥路,连小胡同都修好了。明年还将在道路两旁进行绿化,并安装完善排水系统,进一步提升村庄人居环境。
于家汶畔村只是黄旗堡街道打造生态宜居和谐美丽乡村环境的一个缩影。据了解,该街道以“户户通”工程为抓手,强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得到了群众的热烈响应,大庄科村村民自筹18万多元,颜家汶畔村村民颜伟个人捐款5万元,水场官庄村村民李斌个人捐款3万元……全街道总共捐款达1100多万元,正是上下齐心共同努力,为“户户通”工程全面开工、如期完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村庄的经济发展进一步提供了支撑。“家里种了70亩苗木,村里道路修缮后,客户到村里看苗木方便了,运输方便了,销量自然也能跟着上去。”于家汶畔村村民于钦贵对记者说。
在采访过程中,除了硬化道路家家到、户户通,有着“小厕所,大民生”之称的厕改也让记者印象颇深。大庄科村民赵九英就高兴地告诉记者,新建的水厕又干净清洁又暖和方便,让家里90多岁的婆婆也享了一把福。小小厕所成为村庄居住环境提升、村民生活质量改善的又一大亮点。
老百姓的满意是对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最大肯定。为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打造美丽宜居新农村,黄旗堡街道重点围绕农村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整治、污水治理、垃圾治理等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政策扶持,统一思想,全力以赴,全面加快全域农村环境集中整治。下一步,黄旗堡街道将持续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重点突破、全力推进,严把时间节点和工程质量,全力确保各项惠民工程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让农村真正成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新闻推荐
不止是一碗粗面条和乐是潍坊的三大名吃之一,在热气腾腾的店里“哧溜哧溜”地吃着一碗色香味俱全的和乐,既解馋又管饱...
潍坊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潍坊,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