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磊
金融扶贫是输血式扶贫变为造血式扶贫的重要渠道,是净化产业扶贫生态的重要一环。金融扶贫,可以推动贫困地区形成政府主导、市场引导、贫困户响应、相互促进、共同参与的贫困治理机制,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树立市场意识和责任意识,变被动扶贫为主动脱贫。作为商业银行,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思考落实措施,精准金融扶贫,助力脱贫攻坚。
一、加强基础性金融服务。长期以来,由于贫困地区信用意识淡薄,贫困户时常存在违约、失信、逃债等现象,而失信惩戒手段有限,导致整体信用环境不佳,农村金融供给受到抑制。因此,要加强基础性金融服务,以信用建设为重点不断塑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加强对贫困户的金融教育,提高其金融参与意识,强化信用和法律意识,着力改善农村信用环境。继续优化贫困地区支付环境,加强支付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电子银行业务,提升贫困地区支付服务水平。协调建立补贴机制,提高助农取款服务点积极性,探索推进贫困地区的助农取款服务点和电商服务点的融合发展。
二、完善风险分担保障机制。当前,金融支持产业扶贫实质上是政府财政资金和金融信贷资金配合作用下的扶贫模式。这种模式不仅使得财政贴息压力较大,而且在保险扶贫等未能及时跟进的情况下,金融机构扶贫贷款一旦形成不良,短期内无法消化。因此,要以保险扶贫为重点,构建完善的风险分担机制。探索建立风险补偿基金,将直接的财政扶贫变为财政风险补偿基金,用于核销金融支持扶贫开发的较高风险溢价。
三、构建多层次多功能金融支持体系。目前,由于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滞后,金融支持产业扶贫主要为银行贷款支持,其他资金来源渠道较少,利用股权、债券等直接融资渠道融资量小、占比低。因此,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集聚扶贫攻坚,实现财政扶贫与金融扶贫有效对接。建立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按照共同投资、共享收益、共担风险的基本原则,运用现代信托关系机制,集中投资者的分散资金,以股权形式直接投资于带贫龙头企业或具有市场潜力的项目,促进带贫企业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经营。
四、增强金融机构参与扶贫的内生动力。受农村扶贫固有的高风险、低收益特点制约,各商业银行过分偏好资产抵押,而大部分贫困户缺乏资产抵押和保证担保等,扶贫贷款投入不足。因此,要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提升金融机构参与扶贫的积极性。要发挥货币政策的引导作用,综合运用扶贫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信贷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引导金融机构精准对接特色产业金融服务需求,不断开发新型扶贫信贷产品。(作者单位:潍坊农行)
新闻推荐
1942年生于山东潍坊。自幼酷爱书画艺术,又得恩师郑经五、侯卓如、徐培基先生指教。1962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
潍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潍坊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