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搜救演习
潍坊市海洋预报减灾体系发展现状
(一)机构设置
2003年以来,潍坊市与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先后共建成立了潍坊市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潍坊市海洋预报台,负责全市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海洋观测与海洋灾害预警报工作。
(二)海洋观测能力
2006年,潍坊港海洋观测站建成并投入运行,2011年,建成波浪浮标观测场1处,2013年底,寿光羊口中心渔港海洋观测站建成并进入试运行,2014年底,寿光市海洋减灾综合示范区开始进入实施建设阶段。目前潍坊市海洋观测系统包括潍坊港、寿光羊口中心渔港2个海洋观测站、潍坊港东侧1个波浪浮标场,沿海远程视频监控系统3处,温湿压观测场的选址工作正在进行中。
(三)海洋预警报能力
承接山东省海洋预报台发布的风暴潮、海浪、潮汐、水温、海冰等常规要素预报及海洋灾害警报,并由市海洋预报台每日在局、站网站发布;风暴潮、海浪灾害发生期间,及时向各级海洋主管部门和有关沿海企业发布灾害预警信息。建立了潍坊市海洋预报台信息专报制度,当风暴潮潮位在达到警戒潮位以下30厘米时,对潍坊市及沿海寿光、滨海、昌邑3个县市区海洋管理部门、涉海相关单位负责人每半小时发送专报。每年从初冰期到融冰期连续对沿海三个县市区进行了海冰观测,力争把海冰灾害降到最低点。
(四)防灾减灾能力
为加强对海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市海洋与渔业局成立了海洋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对全市海洋与渔业安全有重大影响的,需多个地区、单位参与的应急处置工作,从组织领导上确保了海洋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山东省海洋渔业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规定》,按照“属地为主”与“一岗双责”原则,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各级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具体组织下,建立起统一、快速的应急救援机制,实施有效的防灾减灾工作,制定了《潍坊市风暴潮、海浪、海啸和海冰应急预案》《潍坊市赤潮防治应急预案》等。同时,为熟练掌握应急预案工作流程,完善防范措施,防止和减少海洋灾害引发渔业安全事故,多次组织开展了全市应对海洋灾害应急演练,初步建立了海洋灾害应急响应机制,形成了各级海洋主管部门与当地防汛部门应急联动的工作格局。
(五)基础工程防御能力
2000年起,潍坊市相继实施了“标准化池塘”“标准海堤”“标准渔港”等重大工程,极大地提升了沿海池塘养殖、海堤、渔港等基础设施的海洋灾害防御能力,防御海洋灾害的工程性措施全面提高。同时还配合省厅开展了山东省海洋渔业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建设,加强渔船海上实时监控和信息服务,提高了海上渔业捕捞生产安全和防灾减灾能力。
潍坊市海洋预报减灾体系建设目标
(一)健全海洋预报减灾体系建设
构建完善全市海洋预报减灾管理机构和技术支撑服务体系,建立完善市、县(区)级海洋灾害应急响应机制,完善各级海洋灾害应急预案,形成以市海洋应急管理领导小组为主体的海洋预报减灾管理体系。
(二)海洋综合观测能力显著提高
加强海洋观测站点的建设,使海洋灾害观测网覆盖到各沿海县(市)、区;加强雷达、海上浮标和温湿压观测场建设;增加志愿船观测系统建设;在重点海域建立实时视频监控系统;建立完善全市海洋观测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系统。
(三)海洋灾害预警报能力明显增强
加强市级海洋预报台基础能力建设,完成曙光小型工作站建设;加强数值预报模式的引进及应用研究,具备独立开展预报的能力。
(四)海洋灾害信息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建立海洋预报综合制作发布平台,将气象预报信息、卫星云图、天气图、台风信息及业务单位预报数据等多源、多格式数据进行整合管理。利用通讯公司提供的网关服务器作为短彩信平台专用服务器,开通短信接口,连接终端发送系统。实现海洋灾害预警信息快速分发至沿海县及部分主要媒体、滨海旅游区、重点港口、重要海洋工程和标准渔港等,开拓以滨海旅游、渔业、海事、航运、海洋工程为服务对象的专项海洋预报服务。
(五)海洋灾害应急响应能力极大提高
进一步完善海洋灾害应急响应机制,海洋灾害应急指挥系统到县,应急响应和服务到乡镇和重点目标。
(六)渔业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进一步加强渔船避风锚地、避灾点的建设;加强和完善渔业安全信息系统建设。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孙希明)“书屋跟着农民走”经验在全国推广;电影《王伯祥》荣获第九届“泰山文艺奖”二等奖;投资2亿元的“城市书房”项目突出“公共文化服务区”功能定位,建成后将成为全省县级首...
寿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寿光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