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百态】
□宋潍晋
小满后,端午前,潍坊京剧票友圈儿里盛事传:原潍坊艺术学校的高级讲师、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著名京胡大师李慕良在山东的入室弟子张继厚老先生,即将迎来八十寿诞暨从艺六十三周年庆典,老先生将再次登台献艺。一时间宾朋来贺,梨园欢腾……
“不要说那些什么头衔,我算是大师的学生,但够不上大师,我就只是一个潍坊的老艺人……”老人谦和地自我评价说。
百十平米的公寓房内陈设简单,但不失古色古香,雨后鲜润灿烂的阳光静静打在老人清矍慈祥的脸上。
63年,张继厚老人登了多少台?拉了多少琴?伴了多少角?教了多少徒?又收获了多少观众的喝彩和掌声?
对此问,张继厚老人笑而未答。
书房内珍藏着十几把张老用过的老琴,每把琴龄都有几十年,最老的一把有七十年以上,是得意高徒鞠小苏的父亲所赠。鞠小苏是当年张老传授过唱腔和吊嗓的“寿光小女孩”,现为山东省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获得者,中国戏曲研究生导师,尚派传承人。
老先生操起一把老琴,随手拉了一个京剧小开门,瞬时间满屋京韵流淌,声声满情,如积年老酒般淳厚而清洌,极富穿透力和感染力。
琴声直透耳骨,老先生绚丽华彩的京韵人生连着尘封的岁月也纷至沓来——
张继厚是老潍县“西门里”人,10岁学琴,16岁考入潍坊大同京剧团,开始了从艺生涯。他19岁正式当琴师,24岁即为京剧大师杨宝森大弟子程正泰来潍演出伴奏。中年调入潍坊艺校任教,机缘之下,由方荣翔大师引荐,得拜京胡大师李慕良门下深造。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张继厚为第十届潍坊国际风筝会谱曲的京剧唱段《故园之恋》及京剧唱段《京腔一曲颂祖国》,先后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在潍坊市95创作剧目大奖赛中,他为《盛世硝烟》作曲,荣获优秀作曲奖……
退休后的张继厚老人继续致力于培养京剧人才的事业,还在潍坊市北海学校、樱桃园小学等学校教京胡和京剧唱腔,组织京剧乐队,保证了孩子们的演出。近些年他又出山办起了京剧培训班,包括京胡班、青衣班、老生班、京胡班、老旦班等,一个月只收100元,上24节课。张老说他本意是不想收费的,象征收点只是不想让大家“老觉着欠我的情”。
张老先生感慨地说,潍坊在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称得上是个远近闻名的“京剧窝子”,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杨宝森、奚啸伯、张君秋、李万春、厉慧良等一线大师都曾到过潍坊,戏院、剧团事业繁盛。到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京剧戏曲等传统文化发展受到了流行文化、外来文化冲击等因素的影响。但可喜的是,近年来传统文化艺术明显又有了复兴之势,潍坊市区及各县市区,京剧爱好者的活动点“票房”如雨后春笋般多了起来,张老说仅市区他自己知道的就有几十个,票友大赛每年也开展得如火如荼。老先生直陈心声:“赔本办班”的目的就是为了弘扬京剧国粹艺术,就是为了让来参与学习的人更多一些。因为当年李慕良大师收我这个徒弟也是“赔着钱教的”。
攀谈中得知,80岁的张老先生每日两三点即早起练琴,为学员写琴谱,五六点开始动手为老伴做早餐。吃粗粮,吃素,每天都笑呵呵地忙这忙那,不问名利,无患得失,琴声相伴,乐在其中。
古语道“仁者寿”,“大德者寿”,衷心祝愿张继厚老先生幸福长寿,艺术之树长青。
新闻推荐
本报讯5月22日,记者从市环保局了解到,4月份,全市细颗粒物、二氧化硫浓度最高的均是滨海区;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最高的是寒亭区;二氧化氮浓度最高的是寿光市。4月份,全市细颗粒物、可吸入颗...
寿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寿光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