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新闻 青州新闻 诸城新闻 寿光新闻 安丘新闻 高密新闻 昌邑新闻 临朐新闻 昌乐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潍坊市 > 寿光新闻 > 正文

“棚二代”年收入40多万元

来源:大众日报 2019-02-22 10:01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石如宽戴玉亮

在寿光市洛城街道东斟灌村,1989年出生的李万庆玩着两个彩椒温室大棚。这两个大棚,一个建于2015年,长270米。另一个建于2016年,长370米,实种面积八亩半,是个高标准大棚。

“建第一个棚时贷款近20万元,建第二个棚时贷款60万元,当时压力很大。现在已经还完欠账,心里踏实了。”李万庆说。

2017年时,彩椒价格到了每斤8元多,李万庆一个棚的收入就达到45万元。到2018年底,李万庆还完贷款。“两个棚一年的毛收入能达到70多万元,刨去投入,一年净收入能到40多万元。”李万庆告诉记者。

今年是李万庆回家种棚的第六个年头。之前,他在外面修车七八年,一个月能收入五六千元,除去家庭开支,存款所剩无几。结婚后,李万庆的老婆孩子都在老家,他的父母在家里种棚。看着种棚的效益不错,他就想回家种棚。

刚回来时,李万庆与父母共同种着两个100米长的大棚。2015年,掌握了一定种植技术的李万庆,决定自己建棚。

“一开始父母也不放心。当时东斟灌村组织一些人出去参观,学习比较先进的技术、管理方法,我也跟着出去学习。”李万庆说。

为了种好菜,李万庆没少努力。他总是利用农闲时间学习种植技术,并且大胆接受新鲜事物。看到村里那些年龄大点的人,种的那些棚都是第二代、第三代大棚,已经很落后了。像浇棚,到现在都是放大水,背着小喷雾器打药,放风也得用手拉,效率低,收入少。这种生产方式可不行,李万庆就想建设新式大棚。

“我的棚,现在都是自动放风机,电动的。两个棚实种面积13亩,通过地老虎,拖着那个打药机,5小时就能打完药。”李万庆说。

在李万庆的带动下,东斟灌村回乡创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光种棚的就有40多人,他们个个都建起了高标准的蔬菜大棚。

“对回来种棚的年轻人,我建议怎么也得弄个200多米长的新式大棚,一年赚个十几万元很轻松,比在外面上班强。”李万庆说。

新闻推荐

2019年新年开局,我国继续着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加大民生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力度,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完善政策措施,兜牢民生底线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2019年新年开局,我国继续着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加大民生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力度,以实实在在的民生举措兜...

寿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寿光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棚二代”年收入40多万元)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