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新闻 华州新闻 韩城新闻 华阴新闻 蒲城新闻 富平新闻 潼关新闻 大荔新闻 合阳新闻 澄城新闻 白水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渭南市 > 澄城新闻 > 正文

秦腔创新推广 创新、传播、互动三步走 为秦腔注入新的生命力

来源:华商报 2018-01-08 02:45   https://www.yybnet.net/

传承,让秦腔这门古老的艺术得以世世代代流传下来,但更重要的,是要为古老的秦腔寻找到与新时代结合的秘钥,寻找到源源不断的新观众,这样它才能有鲜活的生命力,而不是成为“奉在高台”的文物。

创新,秦腔在摸索前行

2016年10月15日,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开幕式上,由渭南市秦腔剧团、澄城县剧团等基层院团排演的秦腔现代戏《家园》作为开幕式演出剧目亮相,《家园》以陕西紫阳的真实事件为素材,讲述了特大泥石流吞噬了一座村庄后,村民们重建家园的故事。开场就是大场面,在一个暴雨如注、电闪雷鸣的夜晚,巨大的山石夹杂着泥土滚落而下。顷刻间,房子消失了,村子被夷平了,舞台上从天而降的“巨石”和“雨水”,让老戏迷觉得很稀奇,惊呼“像看了一部电影大片”。《家园》在舞美上的“写实”,受到好评的同时,也一度被质疑:缺少了虚拟化和写意性,戏曲还是戏曲吗?对此,《家园》导演石玉昆表示:“我们并非反对戏曲的虚拟和写意,但虚拟和写意都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虚和实,无所谓哪个好,哪个不好,最重要的是哪个更适合表现剧情、塑造人物。时代在发展,观众审美在改变,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段也应该与时俱进。”

2016年1月,大型秦腔文献剧《易俗社》开排。导演卢昂借鉴西方文献剧的叙事体方法,通过剧中人物关震易的幕间讲述,将女主人公林梦云30多年追随易俗社,最终成为秦腔界中第一位女演员的动人故事,和易俗社的重要历史事件两条线结合,加上认真遴选的海报、易俗社社规、历史报纸等资料的多媒体展示,讲述了从易俗社成立到新中国成立初期37年的历史。而在舞台表现形式方面也做出创新,独特的舞美设计融汇了大量的舞台装置技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台中六座以易俗社小剧场为原型设计的“楼台”,生动还原了易俗社的建筑特征,组成不同的舞台场景。《易俗社》共设计了“实”与“虚”两条线索,“虚线”由演员在舞台呈现,“实线”则通过一道15.5米宽、8米高的无缝纱幕,以投影的方式,将易俗社百年变迁中的珍贵影像资料,在幕间换场时予以呈现。

此外,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创排的现代戏《西京故事》曾轰动一时,多次进入各地高校巡演,荣获文华大奖等多个奖项;根据贾平凹同名小说改编的秦腔《带灯》,为主演李军梅捧回了文华奖。秦腔在新的历史时期,也在不断用新的内容丰富着自己。

传播 得让秦腔在年轻人中热起来

湖南卫视的热播综艺《我们来了》西安行时,关之琳、蒋欣等明星们一同走进易俗社,和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西安秦腔剧院副总经理兼易俗社社长惠敏莉一板一眼地学习秦腔的唱段和表演。这个消息当晚在社交媒体不断刷屏,大家纷纷点评明星们的身段、唱腔谁更专业,而这些观众大部分是平日不太关注秦腔的年轻人。网友喵小鱼就留言称:“听蒋欣她们唱了几句,感觉秦腔挺好听的,不像我想的那么声嘶力竭啊,那个眼神顾盼回转之间,还真的挺美的。”

作为秦腔领域的中坚力量,李小锋觉得为秦腔培养新鲜观众是和传承一样重要的事情,“我觉得秦腔要重视传承,更要重视传播。传播是培养观众的事儿,没有传播就没有观众。所以说传承和传播应该齐头并进,甚至传播现在比传承还要重要。”2017年12月,李小锋走进西安的几所高校进行演讲,带着秦腔之美走进年轻人中间,“我觉得在高校进行秦腔美学的讲座,让大学生接触戏曲、了解戏曲。对戏曲的美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呢,让他们爱上了戏。”整个演讲过程效果很好,没有学生中途离场,李小锋演唱选段之后,大家都喊着让加唱几段,意犹未尽,“刚开始大家很陌生,随着演讲循序渐进,用深入浅出的方法让他们对戏曲有一个认识和认同、接受,再到喜爱,我觉得演讲达到了这个效果。它就起到了一个纽带和桥梁的作用。因为大学生忙于学习、忙于考试,基本上没有到剧场看秦腔的时间和想法。我呢,通过进入大学把秦腔之美、把秦腔的美学个性、把秦腔好在哪里,讲给他们、表演给他们,让他们发现原来秦腔这么美,以后要看秦腔了。”

从艺42年的李小锋 ,被老一辈秦腔艺术家评价为“很有创新精神”,他认为秦腔的推广很重要,就像火种一样去点燃,并且也进行着各种努力和尝试。李小锋将自己唱了三十年的《周仁回府》拍摄成数字电影,“《周仁回府》也是第一部在浙江横店电视城拍摄的秦腔实景电影。把《劈山救母》拍成了电视艺术片,把其他的折子戏拍成DVD光盘。”此外,李小锋还尝试跨界,与通俗音乐结合,创造了歌曲《新周仁回府》,2017年9月在北京首次发布,登上了酷狗音乐的首页,“这就是我跨界结合收到的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把秦腔拍成电影或者电视连续剧或者是DVD光盘,这种推广的传播的手段,起到了良好的收获和效果。”李小锋表示:“我觉得现在的传统文化传承缺了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因为以前我们的老师传学生演节目是传承,现在我们的观众也要在传承,他们需要通过大量的科学的途径和方法去传播推广,耳濡目染,爷爷奶奶看,爸爸妈妈看,儿子看女儿看,孙子看,祖祖辈辈一直传下去,这其实就是一种传承。就像我们去德国的演出,演出当天一票难求,而秘诀就在于我们在演出之前做了大量的很好的宣传。 ”

互动 秦腔在努力尝试

秦腔作为陕西的文化符号,如何实现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传统与时尚完美融合?秦腔人和媒体也在共同努力,期望能够让普通观众从传统的看戏模式,转变为更多地与秦腔互动,增强观众的参与感。

“秦腔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现在我们开始把妇孺皆知的经典剧目做成动漫形式,来吸引年轻人关注。”惠敏莉说,他们已经尝试了高科技手段,把秦腔经典剧目《三滴血》《看女》等做成动漫形式,在中小学生群体进行推广,“我们就想着通过孩子们喜爱的形式,把秦腔展示出来,让他们了解秦腔,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进而走进剧场。”

2015年7月21日到9月25日,华商报与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西安市群众艺术馆联合举办“我和大师一起唱秦腔活动”,得到雷开元、白江波、马友仙、张晓斌、李小锋、李娟、胡林焕、邓卫锋等秦腔名家的大力支持。分“生旦净丑”四个行当举行戏迷海选,戏迷在名家面前逐一亮嗓,得到名家点评,随后名家现场教唱自己的经典唱段,逐句讲戏文。最终,海选出的50余位普通戏迷在秦腔名家的带领下登上秦腔最高学府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舞台,其中正在西安工业大学上学的95后年轻秦腔学员徐通通和雷开元的配合表演珠联璧合,声情并茂。

除了陕西电视台《秦之声》这种传统的电视戏曲节目,2016年8月,由陕西省剧协、陕西广播电视台共同发起的“名师高徒·中国秦腔传承行动”,通过“师徒互选”“拜师”“成果展示”三个阶段,来自西北五省区最有影响力的20位老艺术家、20余位梅花奖得主担任导师公开收徒,创造性地再现经典戏曲作品。活动举办18个月以来,各台累计播出量接近1600小时,近1000人次演员、名家通过电视荧屏为西北观众所熟知。2018年节目圆满收官后,随即将启动西北地区的巡回演出,这些名师高徒们将带着经典的秦腔名段名戏,精彩的秦腔表演艺术到广大群众身边。华商报记者 罗媛媛

秦腔表演绝活儿

有人赞美秦腔是“繁音激楚,热耳酸心,使人血气为之动荡”,正是出于秦腔表演的特色。其表演技艺质朴、粗犷、细腻、深刻、优美,以情动人,富有夸张性,生活气息浓厚,程式严谨,技巧丰富。身段和特技有趟马、拉架子、吹火、担子功、梢子功、翎子功、水袖功、扇子功、鞭扫灯花、顶灯、打碗、耍牙、耍火棍、跌扑、髯口、跷工、帽翅功等。

>>吹火

一般多用于有妖怪、鬼魂出现的剧目中。秦腔《游西湖·救裴生》中,李慧娘用此技。吹火的方法是先将松香研成粉末,用箩过滤,再用一种纤维长、拉力强的白麻纸包成可含入口中的小包,然后剪去纸头。演员吹火前将松香包噙在口里。用气吹动松香包,使松香末飞向火把,燃烧腾起火焰。常见的形式有:直吹、倾吹、斜吹、仰吹、俯吹、翻身吹、蹦子翻身吹等。就其形状可分为;单口火、连火、翻身火、一条龙、蘑菇云火等。

>>顶灯

顶灯是丑角的表演绝活儿。表演者将一盏油灯点着,置于头顶,利用面部表情、脖颈平衡等技巧,牵动头部皮肤运动,从而控制油灯运动。秦腔《三进士》的丑角常天保因赌博被其妻处罚顶灯。常天保头顶油灯,跪地、行走、仰卧、钻椅、钻桌、上桌等,均很自如,并能使油灯不掉、不洒、不灭,甚至还能自己将头顶之灯吹灭。

>>翎子功

秦腔演员通过舞动插在盔头上的两根约五、六尺长的雉鸡翎,作出许多优美的身段动作,借以表现人物的心情、神态。比如甩翎,两根翎子在头顶呈“S”形,表达人物兴高采烈、欢喜至极的情绪。竖翎,使弯垂的翎子在头的点动中直竖而起又分左右单竖和双竖两种,多用于表现注视、凝望或愤怒等感情神态。生、旦、净、丑各行角色都用此功,小生用得最多故有“雉尾生”一行。

>>吹面灰

演员给自己脸上吹灰,使之变化。西安乱弹《毒二娘》、汉调桄桄《药毒武大郎》等皆用此法。武大郎一时毒酒下肚,腹疼难忍,指骂潘金莲。潘下狠心猛扑过去,用被子捂住武大郎,到潘起身坐在被子上时,面灰已吹上脸,一副阴森黑煞之脸相。

>>打碗

秦腔、同州梆子、西府秦腔、汉调桄桄及汉调二簧等剧种演神庙会戏时常用的打鬼特技。《打台》的天官,《太和城》的孙武子等净角、须生也用此技,其表演方法是将一碗掷于空中飞转,用另一只碗飞出击打,两碗同在空中粉碎。

>>耍牙

将两颗、四颗甚至八颗猪獠牙或牛骨磨制成的“牙”含在口中,以舌操纵,时而快速弹吐,时而刺进鼻孔,时而上下左右歙动。由于师承太难,学艺更苦,如今“耍牙”这门绝活儿近乎失传。华商报记者 路洁 整理 摄影 闫文青

新闻推荐

澄城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843.44万元

本报讯(记者乔刚通讯员耿琳娟)为切实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权益,2017年以来,澄城县严格落实政策要求,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全部纳入救助范围,扎实做好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

澄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澄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秦腔创新推广 创新、传播、互动三步走 为秦腔注入新的生命力)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