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新闻 华县新闻 韩城新闻 华阴新闻 蒲城新闻 富平新闻 潼关新闻 大荔新闻 合阳新闻 澄城新闻 白水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渭南市 > 大荔新闻 > 正文

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 ———大荔县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纪实

来源:渭南日报 2016-11-01 00:00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李二娟实习生赵颖

“学校的住宿环境真的很好,听表姐说,她在大学的宿舍还没我们这好呢!你看,水龙头放出来的直接是热水。”近日,记者在大荔县东七初级中学见到八年级的学生党佳婧时,她正在宿舍的洗手间准备洗头发,旁边还有洗脸的、洗衣服的同学。

作为均衡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大荔县推行农村基础设施改善计划,冰冷的宿舍、泥泞的操场、破旧的教学楼……一去不复返,返乡的学生越来越多。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2011年底全面普及之后,国家在教育领域确定的又一重大战略任务。近几年来,大荔县响应《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以“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为目标,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尽全县之责,科学调整设学布局,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全面改善办学条件,不断优化师资配置,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在走访的几处乡镇学校中,我们看到了大荔县农村义务教育发生的巨大变化。

石槽中心校

润物无声细微之处彰显德育特色

大荔县石槽中心小学坐落于大荔县城南,秉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培养“四有”新人为根本,以抓好师资队伍建设,校园基础设施和校园文化建设为突破,强化科学管理,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在县委、县政府以及县教育局的支持下,2015年已成为市标准化达标学校,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道路上取得了丰硕成果。

石槽中心小学校园占地面积10900平方米,记者看到校园内宿舍、教学楼、教工楼和餐厅基础设施完备,校园环境干净整洁。标准的多媒体教室、远程教育教室、微机室、体音美专业教室、实验室、图书室等一应俱全,足以保证孩子们在先进的部室中顺利开展各项活动,真正使这里的孩子像城市孩子一样享受到优质、均等的教育。学校加强队伍建设,有一支讲团结、讲奉献、高标准的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石槽中心小学一直以来都注重师资建设的培养,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业务能力,缩小与城区教师的差距。该校校长李建新告诉我们:“我们学校实行老中青结合的方案,大家相互学习,相互配合,相互扶持,大大减少了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困难,老师们工作起来也有劲头。”

进入石槽中心小学,学校的文化墙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成为校园一道独特风景。“德育墙”“成语墙”“校训墙”“师德墙”“国学经典墙”构成的校园文化润物无声,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情操。李校长看着一面面“会说话的墙壁”自豪地说:“新教学楼建成之后,我们就着手布置了这些文化墙,这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不容小觑的影响。”校园文化的布置,充分体现了学校始终坚持将德育放在首位,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特点。反映了学校通过环境教育,陶冶情操,以细微之处彰显育人特色,建立德育标准化校园环境。

“这是欢乐美丽的小世界,这是甜美幸福的小世界,我们来跳舞,我们来歌唱,歌唱美丽的小世界……”在石槽乡中心校马坊渡小学,一首《真善美的小世界》吸引了课间活动的孩子们,这个由33名学生组成的合唱团,师生之间配合的是那么默契、那么和谐、那么完美,俨然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当大家都好奇地看着这些朝气蓬勃的“小歌唱家”时,马坊渡小学校长党红亮似乎看出了我们的疑虑。他告诉我们,自去年以来,学校就根据学生年龄结构的实际情况,组建了英语、电子琴、合唱队、绘画4个兴趣小组,抽调校内或聘请校外有特长的离退休教师负责开展活动,形成“专人管理,按时活动,定期比赛”的管理框架,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

马坊渡小学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并将其贯穿于学生的一言一行中,体现在学校的角角落落。学校通过创设良好的校园德育环境,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陶冶情操。教学楼前,《文明礼仪三字经》《安全阅报栏》皆在醒目之处;教学楼里,学生优秀作品展、励志标语比比皆然。孩子们充满童趣的绘画、剪纸、手抄报,将欢乐和幸福带给大家。更有特点的是教工楼上的“学生阳光笑脸”——这是由全校210余名学生的笑容照片组成,洋溢着生命与活力的小脸儿展现在我们眼前,别具匠心的设计让人赞不绝口。

据了解,马坊渡小学创建于1938年,前身为清冯翊书院,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良的育人传统。学校占地面积10922平方米,环境优雅,布局合理,基本实现了三区分离。2014年投资4万余元建立多媒体教室、微机室和教师电子备课室,教育教学效率大大提高。现有功能部室“一部八室”,教学设施齐全。

在大荔县教育局和中心校的大力支持下,马坊渡小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有建筑都焕然一新。校园每一个角落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达到了绿化、净化、美化、亮化、硬化为一体的校园文化模式,崭新的面貌吸引了不少学生前来就读。家住附近的学生李武航,一年级时在云棋小学上学,二年级却转回马坊渡小学就读。他告诉记者,在云棋小学上学时,因为离家远,每天需要去托管班。“现在我转回来,不仅老师负责任,教得好,班里没有那么多学生,而且每天还可以回家吃饭。”

石槽中心校所辖学校以德育为源头,从环境、管理等各方面着手,精心诠释着“处处是教育”,于细微之处建立德育标准化校园环境,彰显着教育均衡发展德育为先的理念。而这涓涓细流终将汇成江河,流淌在所有师生的心里。

苏村镇初级中学

寓教于乐学农基地实现素质教育

偌大的操场上,七八个女同学在玩耍嬉戏;篮球场上,几个男同学在练习三步跨栏;教学楼前,有四五个学生在卫生委员的带领下捡拾垃圾……走进苏村镇初级中学,一幅幅美好的画面冲击着你的视线。是什么让这些孩子如此快乐?让人不由得想去探个究竟。

苏村镇初级中学由原苏村初中和三里初中合并而成。学校占地近4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600平方米,教学楼、学生公寓、教师宿办楼、学生餐厅一应设施齐备、规格标准。听闻我们来采访,几名稍微年长的老师向我们介绍,现在的苏村镇初级中学和以前大不相同,“就拿操场来说吧,之前的土操场,稍微下点雨就没办法开展活动了。现在的操场,既大又平整,开展活动再也不受天气影响了。”一老师说道。通过硬化后的平整水泥地面代替了过去的砖块路面,操场也通过修缮变得宽阔平坦,平日里还吸引了不少镇子上的年轻人来这里打篮球。此外,学校投入了294万元建成的理化生实验室、仪器室、图书阅览部室、微机室、美术书法室等功能部室美观整洁,设备实用,彻底改变了之前实验课老师一个人做,学生们坐在下面观察的现状,满足了学生上课的需要,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学校坚持以办好优质的农村教育为目标,重视德育教育,开足开齐各门功课;重视艺术教育,积极开展大课间活动和兴趣小组活动。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注重学生身心健康,公平公正评价每一位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跟老师们交谈中,无意中有老师说起了学校的“菜园子”,播种、锄草、捉虫、收获……每一步都由学生来完成。学校种起了菜园子,而且菜园子有6亩多地,这不禁让人好奇起来。跟着老师,我们来到了位于学校东南角的菜园子,一大片菠菜嫩芽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很可爱的样子,在阳光下显得生机勃勃。“如果是夏天来,黄瓜、西红柿、豆角……各种蔬菜应有尽有。”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全面均衡学生的素质教育、养成教育,拓宽中学生实践渠道,加强学生的劳动技能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苏村镇初级中学特将校内6余亩荒地进行开发,建成了大荔县区域内最大的学农基地种植园。学校老师熊振利告诉我们,平日里,学校为孩子们开设每周至少一课时的劳动技能培养课程,开展识别、撒种、采摘等学农活动,学习撒种的知识和技巧,并让孩子们亲自采摘劳动成果。熊老师笑道:“最开始,学生们连荞麦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通过劳动技能培训后,不仅认识了不常见农作物,还了解到了它们的生长过程和成熟期的特点。”为此,学校还特别邀请专业的种植技术人员指导,以班级划区承包的管理原则,为学生参与学农实践保驾护航。

学农基地培育出的蔬菜一方面为师生提供了安全的饮食保障,另一方面,通过劳动技能培训课的开展,苏村镇初级中学的学生们得到了锻炼,增长了知识,在劳动中逐渐养成合作、担当、分享的品质。学生们在体验劳动辛苦的同时,也体验到劳动的快乐,体现德育寓教于乐的目的,真正发挥了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的均衡教育的功能。

苏村镇初级中学乘标化创建之风,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坚持走质量强校之路。以学农基地为特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让每一名学生的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齐头并进,在大荔县均衡城乡教育发展的道路上一直在努力着。

“是什么让孩子快乐?”采访结束,我们也找到了答案,完善的基础设施、负责任的老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这里的老师是幸福的,这里的孩子是快乐的。

羌白镇中心小学

积微成大书香特色打造勤学善思

“老师好”“老师好”……孩子们像是商量好似的,楼道上、操场上……见着老师鞠躬问好一个标准。是谁说农村的孩子没礼貌、素质差,来羌白镇中心小学看一看,你定会改变对农村孩子的看法。

大荔县羌白中心小学,地处羌白镇北大街。为了全面推进大荔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近年来,羌白中心小学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优化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提高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和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与个性发展。

2014年2月份,中心小学迁入过去的羌白初中,但新校区内旧教学楼、宿舍楼年久失修,绿化遭到破坏,基础设施不完整,不能满足学校教育教学的需求。于是,在校领导的带头下,全体师生亲力亲为搞建设,通力合作建新校,挖坑接管,盘锅弄灶,粉刷油漆、安装线路……众人同心合力的努力下,一个崭新的羌白中心小学脱颖而出。现如今的学校场地独立完整,规划科学、设计新颖,校舍、设备等主要教育资源应有尽有,实现了均衡配置无遗漏。经过不断整改,15室1部的建成,大大满足了生源变化的需求,办学条件达到规定标准。标准化校园的建成,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县领导来视察就曾夸赞道:“校园环境宽敞、明亮,办学优秀、有特色,称得上农村办学的标杆,乡下娃还进城干啥?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家门口的学校\’啊!”

积微成大,陟遐自迩,量变终将促成质变。记者在学校的教室、走廊、楼道、黑板报宣传栏等地方,都看到大量的古诗词和名人名言的标语,整个学校都被包围在知识的氛围中。羌白中心小学副校长张娟解释道:“这是我们学校创建的特色‘书香校园\’,在整个县城都成榜样了。”据了解,“书香校园”这一特色教育模式贯穿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孩子们每节课前“轻松3分钟”的背诵经典语句;课后教师根据教材自编而成的古诗韵律操,做起来优美大方,深受全体师生的喜爱;放学路上2分钟的“小背”,这已成为附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天放学接孩子回家的家长们也对此赞不绝口;学生的课间活动跳绳、跳皮筋、打羽毛球、丢沙包等也都伴有古诗词的背诵。几年来,“书香特色”从不间断,每天利用零碎的有限时间,积跬步,致千里,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还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时时励志勤学,天天收获成功,成了羌白中心小学教育均衡发展模式的核心特色。

羌白中心小学的“书香特色”还体现在关注学生课余兴趣爱好之处。2014年9月,大荔县青少年活动中心羌白中心小学分站成立,开设了舞蹈班、电子琴班、口才班、陶艺班等7个兴趣班。每个兴趣班有专业的教师进行任教传授,在各位老师的精心辅导下,兴趣班取得了不菲的优秀成绩,赢得了家长们的赞不绝口,体育特长班更是促成了中心小学成为洛滨中学体育特长生招生对口学校。六年级学生吴紫妍就参加了学校的口才班,在与我们的交流中,这个小姑娘口齿伶俐、条理清晰,一点儿也不怕生,落落大方。羌白中心小学的兴趣班对孩子们的培养意义深远。

校园的标准化创建,教育教学的均衡发展,离不开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的努力。以质量求生存,以管理出效益,以人文促和谐,以特色谋发展。优美的校园环境,典范的管理模式,独特的特色品牌,优秀负责的教师队伍,积极向上的学生集体,共同构成了羌白中心小学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环境改变人,环境造就人,在这种奋发向上的环境下,这里的学生变得优秀。这里的学生和城里的学生没什么两样。

东七初级中学

定位发展尊重学生的每一个进步

走进东七初级中学,便让人惊讶万分。东七初级中学完全没有丝毫乡村学校的影子——敞亮大气的教学楼矗立眼前,现代化、标准化的建筑充满设计感,平整路面铺设着整齐的地砖,看起来和城镇学校毫无二致。若不是确定这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你一定会被这“高大上”的外表所“骗”,以为自己来到了某所城市学校。

原来,东七初级中学在2012年到2015年间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建设。过去的东七初级中学仅仅只有两栋低矮的平房,学生们挤在狭小昏暗的教室里学习。而如今,占地20952平方米的崭新学校矗立在我们眼前,“三区”建设规划合理,教学楼、宿舍楼、餐厅楼、锅炉房、学生浴室、教师宿办楼一应俱全。就连过去的两栋平房都改建为部室楼,干净整洁、设施齐全,和以前的陈旧破败大相径庭。卫生保健室、心理咨询室、亲情接待室、校园电视台、录播室等均按照标准化建设,能够满足师生生活需求。墙壁、橱窗内设警示语、名人名言、小故事等,让小空间拥有大功效,小阵地变成大舞台。美化、绿化、净化后的校园,使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让教师幸福工作、实现自身价值。修缮一新的东七初中,为学校在教育均衡发展的道路上提供了坚强的物质基础。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东七初级中学的校训,并一直秉承“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教师幸福工作,有利于学校持续科学发展”的办学目标。良好的校园环境和优秀的管理模式,让老师们也从中成长。学校坚持打造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注重师德建设,提高教师道德素质、业务素质,以“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方式,以课题研究活动的经验模式,以行之有效的管理结构,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的激发教师学习积极性。高雪莉老师笑着称:“领导对我们关怀,同事之间又相互扶持,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学校就是我第二个家。”教师队伍的建设,形成了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力保障。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言:“从儿童进学校的第一天起,就要善于看到并不断巩固和发展他们身上所有好的东西。”东七初级中学注重学生主体的主动发展。以发展的眼光定位学生,以赏识的眼光激励学生。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学生的个性的张扬与完善提供宽松的环境。该校校长胡生荣解释道:“我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每一个进步,从‘最后一名\’学生做起,创造适合每一个孩子发展的教育环境,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一旦发现闪光点,便及时做到激励教育,肯定他们每一处优点,真正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进步\’。”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东七初中在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主管理方面,从理论到实践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让学生自我设计、自主教育、自主提高,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实现“学生成长带动班级成长,班级成长促进学校发展,学校发展进而影响学生成长”的教育目标。近期,学校施行“喊口号”的模式,早操前的3分钟和每次课前,学生喊着嘹亮的励志口号,达到自律自觉的目的。胡校长说:“这是我从军队平日里的训练模式中学到的,希望能通过喊口号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精气神。九年级的娃娃们先经过试行,效果还不错,我打算在全校推广开来。”胡校长认为,这项决定的实施,可以反映学生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让孩子们每天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同时,也让家长感受到,学校的教育不仅仅只是知识的传授,而是方方面面的均衡发展。

东七初级中学用强有力的物质基础,积极向上的师资保障,定位发展的教育观念,以实际行动做到了校园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到新水平,办成了人民满意的优秀学校。

教育均衡发展不是限制发展,而是共同发展,分类发展。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削峰填谷”,而是“造峰扬谷”。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划一发展,而是特色发展。教育均衡发展不是“一刀切”,而是要鼓励不同区域、不同学校,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探索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最终实现优势互补、特色发展、整体提升。大荔县在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中,真正做到了教育个性化、办学特色化。这不仅是基础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实现更高层次均衡发展,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正确走向。

新闻推荐

大荔公安掀起平安创建宣传高潮

本报讯(记者惠晓翠通讯员杨兆林李晓艳)为了强劲推动平安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近日,大荔县公安局开展“向人民报告,抓两率一度提升”专项行动,一周来,17个基层派出所先后开展了向人民报告平安创建宣传活动...

大荔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大荔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 ———大荔县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纪实)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