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本报曾刊登过一篇题为《唐代鼎州窑或将不再神秘》的报道,其中提到富平发现大规模古窑址区。昨日记者从陕西省文物局获悉,考古人员确认富平银沟遗址(富平古窑址区)出土的瓷片标本具有唐末—北宋早期的文化特点,富平古窑址区是唐中晚期至北宋时期中国北方非常重要的制瓷窑场遗址。
318座古窑炉遗址
揭开北方窑场神秘面纱
近日,陕西省文物勘探有限公司会同浙江大学文物保护与鉴定中心、国家轻工业陶瓷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等院校、科研单位,联合采用科技考古的方法,对陕西富平银沟遗址(富平古窑址区)陶瓷标本进行测试,对制瓷工艺开展研究,并利用科技手段对陶瓷标本进行断源、断代,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银沟遗址位于富平县华朱乡(现华朱管区)银沟村。从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经过两期详细和缜密的文物调查工作,勘探人员确认:遗址地表和地下有大量唐、五代、宋时期的瓷片和唐代砖瓦建筑材料等遗物。
两次文物勘探过程中,共发现各类遗迹1910处,其中窑炉318座、灰坑832处、矿物质原料遗迹234处、古井145眼、夯土城墙基址2处、房址8处、道路10条、壕沟12条、墓葬112座、扰土坑229处。工作人员采(征)集到瓷、陶、石等质地各类型标本980件,其中瓷器863件。这些瓷器中青瓷648件、白瓷87件、黑瓷66件、茶叶末釉瓷19件、浅黄色瓷5件、酱色瓷9件、灰色瓷2件、彩色瓷2件、素烧瓷25件。
窑场工艺精湛
同时生产多色瓷器
由于富平银沟遗址年代久远,地层复杂且多已被破坏,因此考古人员利用科技考古手段对遗物、遗存、遗迹进行考证和研究。
考古人员根据该遗址出土的瓷器呈现青瓷、青白瓷、黑瓷和白瓷等多个品种的事实,推测这里的窑工从五代时期时已分别掌握了胎、釉的二元(包括二元以上)配方技术。如果能够得以确认,那么这项技术的使用,要比景德镇窑运用二元配方技术(元代)早近300年。该窑场还曾同时生产青瓷、黑瓷、白瓷和青白瓷,以青白瓷水平最高。
考古人员根据现场取样和调查分析认为,银沟遗址所在地出现的丰富的原料矿物支持多品种瓷同窑烧造技术。根据这个新发现,考古人员对蓝田吕氏家族墓出土的一批精美瓷器的断代和窑口界定上有了重新认识。此前学界大多认为,吕氏家族墓出土的这批瓷器中的青白瓷出自景德镇窑口。
考古人员表示,运用专业的荧光光谱仪对银沟窑址出土的透明青白瓷与蓝田吕氏家族墓出土的同类精制青白瓷标本的胎釉化学组成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是两者“胎和釉的常量元素基本相同”,与景德镇进坑遗址出土的青白瓷有明显区别。可见,吕氏家族墓出土的青白瓷与银沟遗址出土标本同源,银沟遗址应是原产地。
出土瓷片标本具有
唐末至北宋早期文化特点
考古人员在银沟遗址区域发现了唐晚期至宋的烧制窑炉,地表面上也发现大量的窑具。其中M形匣钵的发现,说明该地区的窑场是高温烧瓷的窑场,这为该地区的窑场性质的判定提供了事实依据。而且,还在该窑场发现了瓷土,这与中国唐宋时期窑场设立在原料产地的习惯相符。从工艺学的角度分析,该遗址出土的标本,不论是青瓷还是白瓷,胎薄、均匀、圈足十分规矩。特别是一类青白瓷,胎体细腻,瓷化程度整体较高。其透明度、胎体之白度、强度、烧成温度等均已达到明代景德镇窑的最高水平。
考古人员通过对该遗址出土的典型标本进行实验室考古后认为,陕西银沟遗址是唐中晚期至北宋时期中国北方非常重要的制瓷窑场遗址。银沟遗址出土的瓷片标本具有唐末—北宋早期的文化特点。
此次联合考古的专家们认为,“银沟遗址”的研究将提升陕西陶瓷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由于银沟遗址的位置、出土瓷片性质特殊,该遗址与唐“鼎州窑”和五代“柴窑”是否有关,也是这次考古专家们要解开的难点。史书上对“鼎州窑”和“柴窑”都有相应记载,其窑址应在陕西境内,但目前这两个窑口的窑址一直未被找到。考古人员认为,如果能够认定银沟遗址就是唐“鼎州窑”和五代“柴窑”,那么中国古陶瓷研究一直未曾解决的困惑也会被逐一解开。
银沟遗址区
未来将建立考古工作站
据悉,目前陕西省文物局就富平银沟遗址的保护和相关工作,已做出保护和进一步考古发掘的意见。省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鉴于银沟遗址保护发掘对于研究陕西乃至中国陶瓷史的重要意义,陕西文物部门将高度重视银沟遗址的保护,并要求地方政府和市、县文物部门切实履行保护责任,进一步强化保护工作。在保护的同时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利用。相关部门将尽快组织编制银沟遗址保护利用规划,以规划为指导做好遗址本体和周边环境保护,坚持适度、合理利用原则,并与城市文脉、记忆传承相结合做好遗址展示。未来将在这里建立工作站,科学制定考古发掘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考古发掘工作。
记者 张佳
新闻推荐
本报讯(孙永军)富平县地税局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广泛开展“入税户、送政策、惠民生”大走访活动,解决基层涉税难题,深受纳税人的欢迎。该局深入辖区,围绕“入税户、送政策、惠民生”...
富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富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