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圣强 通讯员 雷军红 习江平
每天早晨7时整,合阳县第三小学保育员成创生准时按下了电动门的启动键,探出头,看着入校学生的井然秩序,而后记台账、入食堂、进宿舍、看饭菜、扫铺面、查夜寝……
“1000名留守儿童,吃、喝、拉、撒、睡一个都不能少。”守着值班室,开门、关门,一天两次。
1977年,20岁的成创生被杨家庄乡公社教委派到离家13公里的潘家山小学,当上了这所贫困山村小学的民办代理教师。时至今日,58岁的成创生已在教坛上坚守了38年。
仅有一人值守的山村小学,在全县是为数不多见的。
潘家山小学位于合阳县杨家庄乡西北部,不足800人的村庄分布在13个自然村,不到60名学生分布在4个教学点。这里沟壑纵横、坡卯连环、土地贫瘠,素有“八沟九梁七面坡”之称。
这所学校没有门牌,围墙残缺不全,教室破烂不堪,办公桌椅靠背坏了,土炕塌陷了,芦席没边了,四周墙壁熏黑了。“咱这里山高路远,山穷人贫,哪个老师愿意来,就是来了一看这光景也留不住,孩子上学成了老大难。”村里人说。
“没啥?只要娃的功课不落下,我再苦再累不算啥。”成创生当即立下“军令状”。他的话,让山里人看到了希望。紧接着,他硬是拿出“拼命三郎”的劲头,找领导、跑项目、备材料、寻工匠,在村干部的支持下筹集了500元钱,加上他微薄的积蓄,共计1500元,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看着焕然一新的校舍,听着读书声、歌声、赞声…他终于露出了笑容。看着忙完家务又忙照管烧伤的儿子和八旬老母的妻子,他的心里充满深深的愧疚,依然返回一线复课。
“今天任教,我要管好山里娃,明天退休了,只要山里娃需要,我还要管”
30年前,偏僻落后的潘家山羊肠小道,崎岖连绵,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每逢收假报名就成了一大难题。2004年8月,潘家山学校辖区的七郎沟教学点被撤掉,距离潘家山学校7.5公里的刘龙侠、刘龙江姐弟无法上学,辍学在家。既当校长,又是老师的成创生决定动员他们返校,一次、二次、三次……经过连续5次登门动员,真情终于感动了学生的父母,家长决定答应让孩子返校读书。思想做通了,新问题又出现了,往返路途安全咋办?他答应每天用自己的摩托车接送两娃上学回家,父母听后,急忙跪地谢恩:“成老师,你为咱娃把心操碎了。”像他为学生和家长做的这些好事,数也数不完。
成创生的办公室里整整齐齐地码放着扎根深山30年从教成绩单,在全乡质量检测中,34个单科第一名,14项质量检测总分名列前茅,培养大中专学生70多名,遍及潘家山60%的农户。据县教育局统计,成创生在潘家山小学执教30年里,学校辖区内没有一名适龄儿童辍学。由于他的突出表现,县教育局破格提拔他为公办教师。2007年8月,潘家山小学并入杨家庄中心小学,让山里的孩子见到了外面的世界。“今天任教,我要管好山里的孩子,明天退休了,只要山里孩子需要,我还要管。”成创生动情地说。
“什么是领导?领导就是担责任、出主意、想办法,身先士卒,先干一步”
2007年8月31日,正式开学的当天晚上,杨家庄乡寄宿制学校8号公寓传来哭声,原来住在上铺的三年一班同学乔小姣夜里睡觉从床上掉下来,身体被摔伤,身为保育主任的成创生,当晚紧急开会,安排将所有住上铺的学生搬下来,天亮了,铺位安顿好了,又到了进餐时间,保育员们紧张有序地给学生分好饭菜,就在这时一餐厅三餐桌的魏小莉同学抢菜时让稀饭烫伤了,他先给小莉敷上药,又赶紧向校长建议让保育老师提前给学生分饭菜。之后他被大家誉为了“成保育”、“成点子”。2013年,他再次被县教育局调入县城第三小学担任保育总管。
成创生先后获全市郭孝义式的优秀共产党员、全市优秀教师、全县十佳教育工作者、全县师德标兵等殊荣,2015年3月13日,他荣登敬业奉献类“陕西好人榜”。
“从教书到育人,他不图名,不为利,一心只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甘当教坛上的燃灯者。”这是他38年来对教坛无悔的选择。
新闻推荐
近日从合阳县卫生计生局获悉,该县人民医院12层住院综合楼现已完成整体搬迁并正式投入使用。院方负责人介绍,目前新院已为病人提供内科、外科等15个服务项目,日平均门诊量约500人次,年收治住院患者能...
合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