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卢新智
近日,“中国公用果业品牌50强”、“中国红提之乡”的合阳县,拉开了为时一个月的首届合阳红提葡萄旅游文化节的帷幕。
合阳红提葡萄种植面积15万亩,是全县50万亩水果中“最红”的水果。合阳红提走红,主要缘于合阳红提发源地太枣村的“太枣模式”。
走进红提葡萄专业村——百良镇太枣村,3000多亩冷棚有机红提葡萄蔚为壮观。“单粒重在18克以上,串串晶莹剔透,浑圆饱满……”村支书兼绿泰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任继有,向记者总结了“太枣模式”的经验。
群众参与是主体。早在2012年初,村上就组织群众外出参观学习,并率先垂范,带动38户群众投资建设冷棚红提园区,通过流转土地200余亩,实现了集中连片,规模发展。随后,通过整合土地,发动群众,由村上、种植户、土地出让户签订三方协议,将土地集中流转,为红提园区规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资金扶持是前提。在发展过程中,镇上先后拿出18万元给予支持补贴,除解决补助红提发展资金5万元外,还在苗木上给予补助,每株补贴1.7元,每亩补贴425元,群众每亩苗木仅支出250元。由于棚架和塑料膜成本较高,每亩达到约1.2万元,在镇村两级积极努力下,帮助困难群众解决贷款资金60余万元,解决了群众发展过程中的资金困难。
科技创新做支撑。村上对建棚材料进行统一采购,还自行设计了高3.5米、宽8米的棚架,附带手摇式卷边膜工具,方便快捷省工,使棚体结构更趋合理。在管理方面,由绿泰果蔬专业合作社引导群众使用无公害农药、有机肥。在技术培训上,定期聘请专家教授现场指导和授课。
配套服务做保障。在冷棚红提园区建设过程中,村上通过积极协调,解决了示范园区红提节水滴灌配套设施,投资120万元解决了园区专电专配,为新建机井及园区用电提供了保障。
目前,太枣村红提产业蒸蒸日上,亩均收入3.5万元,并引领着全县红提葡萄产业的发展。
新闻推荐
2月3日,省长娄勤俭在合阳县坊镇贺家庄村看望慰问贫困户李有奇。本报记者母家亮摄本报讯2月3日,省长娄勤俭先后来到合阳县和澄合矿业公司,入农户,进企业,看望慰问贫困群众和困难职工,代表省委、省政府送...
合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