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阳县信用联社进村办贷见闻通讯员张春秋权斌
6月,是陕西渭北夏粮收获的季节。
合阳县王村镇井溢村,村民们还沉浸在夏粮丰收的喜悦中,县信用联社上门送贷的工作人员便出现在村庄中,小小的村庄一时欢歌笑语,村民们更是喜上眉梢。送贷上门的新鲜事
24日一大早,雨后的空气中还散发着泥土的清香,被评为信用户的村民们放下手头农活,三三两两、不约而同地来到村委会,办理贷款发放手续,信用社贷款授信工作队在村委会现场办公,现场气氛异常热烈。房顶架着的大喇叭播放着喜庆乐曲,村干部不时地向村民强调贷款制度。一边排队等候的村民,有的向信用社工作人员咨询业务,有的观看信用社在现场设立的宣传牌,有的还现场学习手机银行操作。
习俊龙是一位30岁出头的汉子,在县城开门店做门窗生意。“开店五年来我从没与金融机构有过业务。”习俊龙告诉笔者,“咱没熟人,做生意的资金都靠民间借贷解决。现在信用社到我们村上门送贷,给我授信10万元,以后我就不会为资金头痛了,也不会去拿高利贷了,一年的收入会大大增加了!”被评为信用户的村民张超,这天刚好外出谈生意,不能到现场办理贷款,他70多岁的父亲一大早便来到村委会向信用社工作人员前来咨询。信用社人员告诉他,之所以赶在麦收农闲,就是为便利大家伙儿都能来办理发展产业所需要的贷款,随后也可办理,不影响事。他这才有了“只听说过告贷无门这个说法,哪听说送贷上门这样的新鲜事”的感叹。撑起致富的腰杆子
信用社集中授信、现场放贷工作不仅受到群众欢迎,也得到了全村党员干部的支持配合。在信用户评定的初期,该村支书张智民就组织村干部开会,制定方案,部署“信用户”评定工作,安排三名有责任心的同志,逐户摸底,提出信用户评定花名单,村委会及时成立了评定小组,对符合条件的信用户进行初评,给信用社提供了可靠的评级依据。信用社工作人员按照名单入户调查,采集信息,填制各种资料,进行评级授信。
在办贷现场,村主任习进昌亲自参与,全程配合,一会儿指导这家填写申请,一会儿帮那家完善资料。谈起信用社进村现场发放贷款,他动情地说:“现在全村正在开展‘两学一做\’教育。信用社现场办理贷款,给村干部和全村党员上了一堂服务群众的现场课。这才是真正用行动践行‘两学一做\’啊!”
拿到5万元贷款的村治安主任张广才激动地说:“家乐卡贷款,随用随贷,用时有息,不用无息,贷款成本小,这下真正撑硬了咱搞好农业产业的腰杆子!”这路要坚持走下去
集中授信,整体推进是合阳县信用联社开展信用评定工作的主要特点。
今年初,按照省联社渭南办事处关于加大农户贷款投放支持“三农”发展的指导意见,该联社以开展信用评定为抓手,对辖内乡镇采取“地毯式”工作方式进行整体推进。以村两委干部团结有为、工作积极热心,村民诚实淳朴,信用基础好,有集中产业,井溢村成为信用评定先期试点村。
井溢村支书张智民介绍:“全村400多户,1500多口人,耕地4000多亩。信用社在我村一期评定信用户50户,总授信金额370万元,现场办贷30户,授信总额180万元。”
谈起这次现场办贷,县联社理事长谭宏才感触颇深。他说:“前几年由于经济大气候影响,信用社信贷资金存在脱实向虚倾向,农村信贷市场有所萎缩。这次联社安排全县信用社开展集中授信,就是要利用评定信用户、创建信用村镇这个载体,扩大实体经济贷款投放,巩固好农村阵地。进村办贷这项工作做到了群众心坎上,这条路子我们一定要坚持走下去!”
新闻推荐
八百里秦川沃土五千年农耕兴国 韩城合阳联手建设10万亩农业公园
本报记者石小荣韩城是历史文化名人司马迁的故乡,全省首个计划单列试点市,区域交通优势显著,旅游文化底蕴深厚,经济发展基础良好,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不懈努力下,农业生产形成了椒、果、菜、畜四大特色...
合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