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梁晓蔚通讯员吴斌
今年8月份,按照《关于调整选派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通知》的要求,华阴市纪委派驻了案件管理室副主任王刚赴高家村任“第一书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初任告捷,任重道远。刚上任的王刚,先从统一思想做起,通过与党员谈心交流,对党组织建设进行了解、完善,使党组织生活得以正常开展,“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等各项制度全面落实。在全体党员中重温了《党章》《一准则两条例》等党纪法规,举办了讲党课、谈体会、许承诺等一系列活动,坚定了干部群众跟党走和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四处求“药”,硕果累累。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王刚向华阴市农综办争取资金余万元,为村里安装了余盏太阳能路灯。积极联系华阴市林业局为村里下拨樱花、国槐、杨树等树苗余株。依托太华湖有利趋势,引领村民发展农家乐余家,并向华阴市移民局争取资金统一了门头牌匾。他时刻牵挂着村里的贫困户、残疾人和老年人的生活状况。通过走访、调研,在全村确定了9家贫困户。随后,他请求“娘家”进行脱贫“支援”。在他的努力下,华阴市纪委监察局先后为贫困户送去了米、面、油等余元的扶贫物资。同时,他联系了高家村优秀企业家李红旗,为村里考入高等院校的名贫困大学生提供了元的爱心捐助,村党支部也送上了元的学习、生活用品。积极协调华阴市残联,为全村符合条件的名残疾人送上了轮椅、拐杖、食用油、电热毯、保暖衣等物品。与华阴市中心医院协调,为全村岁以上的名老年人进行了免费体检。
坚守原则,群众点赞。从王刚驻村任“第一书记”以来,村里的变化之大,村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有些村民还把自家产的玉米糁、红薯、白菜等农作物,拿出来送给他,他都婉言谢绝。他对村民们说:“很感谢大家的好意,但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而且还是纪检监察干部,决不能拿群众的一针一线,这是我们的纪律。”群众发自内心地为他鼓掌点赞。
在回家的路上,他站在村口,望着干净的村道、新装的路灯、整齐的树苗时,内心感到无比的欣慰,他知道,虽然自己为村里做了一点事情,但离自己的目标还有差距。他暗暗起誓:在今后的工作中,无论工作多苦多累,只要能让群众受益,甘愿作为“孺子牛”,带领群众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继续远航。
新闻推荐
本报华阴讯(通讯员孟晟博记者梁晓蔚)10月9日,记者从中国共产党华阴市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了解到,该市将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统揽引领作用,有效整合特色资源,开发旅游景点,健全旅游设施,提升服务质量,促进三次...
华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华阴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