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现场(郭秦岭供图)
7月12日上午,在渭南市儿童剧院,一场排练了近半年时间,曾被多次否定、认为不可能成功的舞蹈圆满完成录制,被送往北京参加全国范围的初审。
不可能成功,为什么?因为完成这场舞蹈的20名舞者,全部是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聋哑儿童,声音与他们无缘。可他们又成功完成录制,因为爱给这些折翼的小天使重新插上了翅膀,载着他们勇敢地向着梦想飞去。
聋哑儿童艰难的梦想
“看到这些美丽可爱的孩子了么?你可知道,他们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他们要排一个舞蹈参加全国残疾人舞蹈大赛……”7月13日,网友大唐基因-issyou发布的一则图文微博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图中,十几名身着黑色“练功服”的孩子,随着一旁哑语老师的指挥摆出各种舞蹈动作,周围十几名孩子追逐嬉戏。
如果只看了微博,也许大家会认为没有什么,但谁又知道,画面中的这个场景多么地来之不易。昨天下午,记者来到微博中所说的88个“问题”儿童快乐成长的地方,渭南曙光特殊教育学校。
“聋哑孩子,大多都伴随有抑郁、孤僻,例如小张(化名)、小李(化名)每天都呆在角落里,不跟生人接触,让人心酸。”据曙光学校张小侠讲,因为身体的缺陷,这些在最应该有梦想年龄的孩子,因为周围的环境和自卑,渐渐将自己封闭了起来。为了让孩子们能够走出阴影,敢于说出我能行,她做出了一个决定——让孩子们参加全国残疾人舞蹈大赛,重新树立信心。
计划是美好的,过程却坎坷。去年后半年,张小侠开始四处寻找能为孩子们排练的舞蹈老师,但最终都夭折了。“开始都答应好了,但过了几天(老师)就没消息了。聋哑、智障孩子还能上全国舞台吗?不行。”这些拒绝的话语无疑给张小侠火热的心泼了一盆冰水,直到几位爱心人士的到来,才让她看到了希望。
舞蹈教授义务培训
记者了解到,张小侠口中的爱心人士,是由渭南师范音乐舞蹈系教授郭秦岭和高立雄老师带领的渭南师院师生爱心队。
从此以后,两位老师在每个礼拜的空闲时间,就来到学校,给孩子们排练,因为孩子们听不到、不能说,训练的过程也就变得异常艰辛,但却十分快乐。“他们听不到,我们就让手语老师用手语辅助,动作做不到位,就让他们用手接触,感受动作需要的肌肉运动,他们都是非常优秀的孩子,教一次就能会,而且团队意识也很强。”话语间,郭秦岭老师的脸上总是挂着灿烂的笑容。
经过近4个月的接触和舞蹈培训,郭秦岭爱上了这里,采访期间不停地带着记者在校园里转,如数家珍般地给记者介绍孩子们的生活轨迹。
初审通过后将去北京参加全国比赛
因为记者采访时学校刚刚放假,学生们被家长接回家。没有见到可爱的孩子们成了记者的遗憾,但张小侠校长电脑上的录像让记者欣赏到了孩子们优美的舞姿。若是没有看到角落里郭秦岭老师熟练的手语,谁都想不到,这些全都是聋哑孩子。
张小侠老师介绍,目前,舞蹈录像已经录制完毕,开始呈报比赛组委会,如果初审通过,后半年,孩子们将会去北京参加全国比赛。“其实,选没选上都没关系,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学会勇于表现,勇于说出我能行。”本报记者赵坤
新闻推荐
8月25-28日,由渭南市文物旅游局举办的“趣渭南·渭你而来”渭南旅游推介会走进太原、郑州。推介会上,华山、少华山、陶艺村、洽川、渭北葡萄产业园、仓颉庙、卤阳湖国家湿地公园、韩城旅游发展委员...
渭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渭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