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维)昨日第22届杨凌农高会上,互联网+农业项目一经亮相,便成为各方关注焦点。
互联网+农业让葡萄种植户兴趣大增
一键操作便知蔬菜大棚中的温度,想知道果蔬长势,打开手机便可根据视频观察苗情,是否需要施肥、灌溉、病虫害处理,轻点鼠标就有预警……传统农业中,浇水、施肥、打药全靠农民凭感觉,而现如今,这一系列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模糊”处理被信息化智能监控系统所取代,定量、适时、精准的把关,不仅减少人工操作,更能让农作物种植趋于科学化。
农高会开馆不到1个小时,位于A馆的北京展区就被人潮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原来,很多种植大户对农业生产信息化管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大早从渭南下邽镇赶到现场的刘辉夫妇告诉记者,他们种植了10亩葡萄,这些年以来主要靠人力经营管理,不但浪费时间还耗力气,听说可以用电脑或者手机管理果园,他们便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想亲眼目睹一下是否可行,没想到,确实很科学,他们就盘算下一步投入使用。
作物病虫害轻点鼠标来“把脉”
“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施肥、灌溉等都可以实现远程管理,更重要的是在病虫害预警和防控方面,可以对作物进行实时环境数据跟踪,相当于是农田管理的一个‘诊断医生\’,随时可预判出作物的病虫灾害,并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北京派得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现场介绍说,互联网+精准农业解决的方案特点是,不但可以采集农作物环境信息,而且还可以采集视频信息,只要轻点鼠标或者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远程查看作物的生长情况、田间设备运行等,同时,还能根据田间环境条件自动喷滴灌、补光、营养液补充等。
记者现场了解到,在互联网+现代农业的模式下,墒情、苗情、虫情、灾情都可以监测,而且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追溯方面也能实现电子化管理。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刘贵波)截至10月底,渭南经开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完成40.66亿元和30.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8%和24.1%,增速均列全市第一。据了解,今年以来,渭南经开区持续加强“学习...
渭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渭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