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岁的孙杰老人在作画
“一纸石竹清亦幽,迎风沐雨有来由。不求人赞颜容好,傲雪凌霜春度秋。”82岁的孙杰把竹子与生命融合在一起创作40多年,人称“竹迷”。他认为,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与生命联系起来,就一定能够成功。退休20多年来,他除了潜心作画,一直在扶贫帮困,默默的忙着社会公益事业。
竹子 使他从苦闷中走出
昨天上午,走进孙杰的画室,老人正坐在阳台上的一张小书桌前看书,得知记者因采访“一群闲不住的老人”而来,老人敏捷地站起来摊开双手说,“都82岁的人了,哪里还有闲时间休息?要做的事情多得很着呢。”老人说,他搞书画创作已经60多年了,其中专门画竹子有40多年,他的家在渭南白水,北方少竹,尤其渭北一带更难觅到竹子的踪迹,即使有,也很难见到南方那种森风万竿,一顷含绿的景象。
可是,他却成了墨竹大家,甚至被人们称为“竹迷”。提起其中的缘由,老人悲怆地“唉”了一声说,“在上个世纪最苦闷的一个冬天,看到周围除了黄土、沟壑,就是干草枯枝,唯有一丛清脆葱绿的竹子依然呈现着生命的张力。我瞬间从竹子身上体悟到了一种不畏严寒、坚忍不拔的精神,并从痛苦中走了出来,由此而爱上了竹子,这一画,就画了半辈子。”
生命与事业联系起来 一定能成功
房间的墙壁上到处悬挂着老人画的竹子,或柔叶滴翠、或随风飘动、或壮骨刚直、或披雪傲立。望着画作,似乎能够听到飒飒风声和铮铮竹鸣,感受到一股凛凛正气。老人说,为了观察到竹子的不同状态,他深入到竹山竹海研究竹子的生长规律与特点,仔细捕捉竹子的物态美和意象美,结合体味前贤画竹的理论与创作实践,不断琢磨、摹写,钟笔趣、求气韵、画骨气、表真心,从而达到了“我融于竹,竹融于我”的境界,这是他创作的灵魂所在。“做事必须先做人,人正心就正,心正笔就正,笔正事就方,无论做任何事情,只要与自己的生命联系在一起,就一定能够做好,一定能够成功。”老人说,他不仅仅画竹子,还通过自己的作品传播竹子的精神。
画室里免费授课 画室外忙公益
“人不光要做事,更要做善事、好事。”老人说,他退休20多年来帮了多少人?做了多少善事?他已经记不清楚了,但让他记忆深刻的是,有一次回到白水老家,从电视上看到三个十岁左右的孩子父亲因故离世,母亲离家出走,兄妹三个吃饭都成问题。他第二天通过电视台打听到孩子的家,买了些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给娃娃们送过去,又给了些钱,回到家感觉心里多少平静了一些。
“去年12月份渭南蔬菜滞销,菜农们种植的白菜、萝卜卖不出去非常着急,我看了以后十分心疼,就拿出2万元买了几卡车白菜、萝卜拉到浐灞生态区一个小区里免费发放,多少解决了一些菜农们的燃眉之急,减少了些损失。”老人说,“没有大爱之心,难成大器之人,啥时候都不要忘了做善事。”现在年龄大了,为了把墨竹艺术传承下去,他开设了墨竹大讲堂,免费给学生们上课,只要有人愿意学,他不收一分钱。
文/图本报记者赵丽莉
他们是一群闲不住的老人推荐热线:965369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夏明勤)在即将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上,由渭南市临渭区文化馆创排的秦腔小戏《哎呀呀》,将代表陕西省参加第十七届“群星奖”大赛,该戏虽然人物少、篇幅有限,却能以小见大、引人入胜、发...
渭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渭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