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渭南讯(白妮孙华林记者任瑞)三夏大忙,龙口夺食。近日,渭南市华州区1100多名党员组成136支“三夏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忙碌在田间地头,趁着阴雨间隙难得的晴天,义务帮助农村贫困户、空巢家庭等开展抢收抢种。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高塘镇铁里村的一片坡台地上看到,“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的10多名党员,不畏炎炎烈日,拿起镰刀,正在帮助贫困户杜录民收割小麦。“这块七分多的麦田,收割机无法进入,只能靠人工收割,我一个人,做了地里的活,回去还要做饭,照顾残疾儿子,心里就着急得很,再加上近期阴雨相间的天气,一直很犯愁。”看着大面积被收割的麦田,杜录民松了一口气高兴地告诉记者。
在帮助杜录民割麦子的队伍中,有一个常年做生意的党员杜新民,今天他专程赶回来,带上红袖标,拿起多年不用的镰刀,当起义务“麦客”。杜新民告诉记者,“温度再高也要割,因为预报明天有雨,如果割不完,他们着急着呢,我们心里放心不下,最主要的是作为党员,‘两学一做\’到底学的啥,做到啥地方,起码都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据了解,华州区各镇机关和行政村党支部,今年成立136支“三夏党员志愿者服务队”,让党员志愿者戴着党徽和袖章,在三夏一线树标杆。活动开展两天以来,已经帮助100多户贫困户或者缺少劳力的家庭抢收抢种20多公顷,这项工作将会一直持续到三夏结束。
新闻推荐
本报渭南讯(李世居记者杨晶)7月8日,流浪了20多年的精神障碍患者蔡月胜住在舒适的福利院里,脸上露出了笑容,这是大荔城关街道办西七村在“两学一做”中为民办实事的一个缩影。流浪了20多年的蔡月胜有音...
渭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渭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