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人生路上,不如意之事常有。烦恼和忧愁都是自己给的,当前途的黑暗让我们觉得无路可走的时候,为何不像陶渊明一样做一回天地间忙碌的闲人,去感受春天的风,夏天的雨,秋天的明亮和冬天的洁白。
我欣赏他那“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洒脱。在那个老庄盛行的年代,他也受到了道家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喜欢自然,喜爱琴书。他的身上有着刘禹锡那“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修养与气质。然而如此清新脱俗之人在家道衰落之后被生活的打击击败,怀着一份勇气,一份担当开始了他的游宦生涯。二十九岁,他出任州祭酒,不久便不堪吏职,辞官归家。不久,州里又让他做主簿,他辞却了此事,依旧在家里闲居。后因母丧回浔阳居丧。三年丁忧期满,陶渊明怀着“四十无闻,斯不足畏”的观念再度出仕。此时他的心情是矛盾的,既想为官一展宏图,可出仕后却仍然眷念田园,诗云:“园田日梦想,安得久离析”,动荡于仕与耕之间已有十余年,他已厌倦了也看透了官宦生活。
我敬佩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他以节义贞操为重,折腰时心已愧,不趋炎附势,保持着善良纯真的本性,不为世上任何名利浮华所改变。他的辞赋《归去来兮辞》的序中“质性自然”四字概括他的品性足矣。有人说,这样的陶渊明是自私的,他虽有能看破世事的一颗心,却无所作为,使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我看来,当时的时局动乱也不是陶渊明一人所能改变的,从某种角度看,这正是陶智慧的体现。与其倾尽自己的心血做一些无畏的挣扎,他选择了修身养性,独善其身,选择了在乱世之中做一位隐士,选择了山水与诗。
最令我感动的是他“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的豁达。一个看透了生与死,一个看淡了名和利的人,又有什么可以畏惧的呢?陶渊明的勇敢精神就在于他敢于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哪怕日子清贫,哪怕生活艰辛,他也甘愿做一只自由的鱼儿,畅游在淳朴山涧中一条清澈的小溪里。宛如著名作家龙应台在《目送》中写到的:“幸福就是平常的事儿还在;幸福就是平常的人还在。”人生的终点都一样。关键在于,其过程的精彩。“引壶殇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恐怕这就是令陶渊明幸福的生活,这样的日子虽平淡却不失滋味,虽缓慢,却意蕴无穷。
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请翻开那卷香浓浓的书本吧,去与陶渊明对话,去寻找我们久违的心灵宁静。
指导老师:马立峰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本期,我们的“作文”版面和您一起分享读书感悟。又一年高考结束,即日起,我们面向全市中学生征集今年高考同题作文,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907077522@qq.com
主持人:邢雪雪
新闻推荐
跳上“一带一路”快车 ——渭南市参加2017丝博会暨第21届西洽会述评
本报记者白冰涛 昨日,为期5天的2017丝博会暨第21届西洽会圆满落幕,渭南市取得了丰硕合作成果,开放发展迈上了新征程。 丝博会是国家级经贸盛会、国...
渭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渭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