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遭受继母家暴,渭南6岁男童鹏鹏一度生命垂危,这一事件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志愿者“煙兒”以受虐男童口吻发布一篇名为《呼唤鹏鹏》的文章,得到了大量打赏,却拒绝交出打赏金,称“我从来没有问谁要过打赏,这笔钱已基本捐完了。”再次将此事推到风口浪尖。
这件事很容易让人联想起“罗一笑事件”,亦是因一篇文章引发的打赏、募捐之争。不可否认,受虐男童的悲催遭遇令人痛惜,而志愿者“煙兒”介入个案并以虐童话题示人,让一篇普通的公号文成为爆款文,阅读量达127万,打赏人数达7198人,引发了捐赠热。遗憾的是,网友捐助的善款未能被用在孩子身上,反而被志愿者“煙兒”私自占有、挪用,甚至连明细账目都不肯公布出来。
网友对文章的打赏,乃是基于文章内容涉及到的受虐男童遭遇,多位打赏网友均明确表示打赏是为了救助鹏鹏,认为作者无权自行支配。而且,还有网友质疑“煙兒”所谓的“捐款”行为,“你捐完了算怎么回事,你拿别人给鹏鹏的钱去捐款,经过人家同意了吗?”“公布明细!”
志愿者“煙兒”在自媒体上进行公开募捐活动,其发布的文章具有一定的引导性和宣传性,利用他人遭遇获得打赏拒不退还的行为构成不当得利,鹏鹏可依据真实受赠人的身份进行民事诉讼要求返还。而且,根据《慈善法》规定,志愿者“煙兒”作为自然人,不具备公开募捐的条件和资格,其所获得的款项应当责令退还捐赠人。如果拒不返还,将会受到民政部门处罚。
该事件经多重发酵,已引起了公众对网络募捐行为的合法性、合规性争议。时下,在社交平台上,有很多公开求助、公开募捐的行为,对于此类求助募捐行为,法律并未完全禁止,这涉及到人的基本生存权,个人因自身经济困难,有向社会公众求助的权利。但是,对于网上求助募捐的行为,我国目前尚缺乏规范性管理和监督约束机制。善款的具体使用情况,很少被详细公开,事后追责难度也大,以至于有人抓住了这一漏洞,利用网友爱心,靠发布“悲情故事”从中攫取名与利。
现在很多平台都开通了打赏功能,其出发点是鼓励作者原创,增加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互动;但伴随而生的,则是很多自媒体将打赏功能视为牟利工具,发布各种抄袭、非法转载的内容,甚至用掺杂求助募捐信息的模糊内容,诱导粉丝打赏。可见,对于打赏功能,应根据现实情况予以修订,明确打赏的合理合法范围,哪些情况下属于作者的原创收入,哪些情况则不归作者所有,以减少混水摸鱼、弄虚作假的现象。
新闻推荐
本报渭南讯(记者赵坤)9月25日至27日,由陕西省商务厅、陕西省农业厅、陕西省供销合作总社、陕西省贸促会、渭南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六届中国西部跨国采购洽谈会暨中国(渭南)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将在渭南...
渭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渭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