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新闻 华州新闻 韩城新闻 华阴新闻 蒲城新闻 富平新闻 潼关新闻 大荔新闻 合阳新闻 澄城新闻 白水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渭南市 > 渭南新闻 > 正文

王兴民 王贵亮 任永亮 你们过得还好吗? 20年前内蒙古的工友聂凤英在找你们

来源:华商报 2017-09-22 03:47   https://www.yybnet.net/

20多年前,王贵亮(左)、王兴民(中)、任永亮(右)3人合影聂凤英供图

华商报讯(记者 康菲 聂凤英 供图)“没想到1997年一别,就是20年,这次领导委托我再次寻找王兴民、王贵亮、任永亮3位工友,希望能联系到他们。”来自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乌达发电厂的职工聂凤英女士说:“20年过去了,不知道3位同事过得还好吗?工作顺利吗?”

回忆:3人在厂4年多 任劳任怨

9月14日,聂凤英从乌海来到渭南寻找20年前相继离厂的3名渭南工友王兴民、王贵亮、任永亮。她先到秦东技校查找王兴民3人的信息,但没有找到,9月15日下午遗憾离开渭南回乌海。9月20日,聂女士电话联系华商报记者,希望通过《华商报》寻找王兴民3人。

1993年开始,乌达发电厂两次从渭南市秦东技校招20余人到厂食堂任厨师,但都是临时工。很多人因气候、待遇以及工作太累太苦等原因很快离开,只有王兴民3人坚持了下来,直到1997年左右才相继离开。

“王兴民1971年出生,王贵亮、任永亮和我同岁是1972年出生。”聂凤英回忆,当时大家都年轻,年轻人周末爱逛,但是周末厂里车间有工人上班,王兴民3人就几乎不休周末,加班给大家做饭,却从不提要求,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在厂里一干就是4年多。

由于改制等原因,王兴民等临时工一直没享受正式职工待遇。随着年龄增长,他们都到结婚生子的年龄,1997年开始便陆续离开。虽然他们离开了,但是他们那4年多为厂里的付出和贡献,“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3人回渭南后,起初还曾给厂里的座机打过电话,“后来厂里座机拆了,慢慢也就失去了联系。”

感动:回渭南探亲 总给同事带特产

聂凤英也曾在职工食堂工作了一段时间,是正式工,虽然当时正式工和临时工待遇差别大,一些人还歧视临时工,但是她和王兴民3人的关系一直非常好。有空就相约骑自行车到乌海市公园、广场去玩,下班后常一起聊天。她从食堂调走后,王兴民3人还经常给她拿一些好吃的为她改善伙食。

“3人家离得远,一两年才回渭南探一次亲,每次回来总给同事们带家里的苹果、枣子等。”聂凤英说,当时渭南没有到乌海市的直达火车,从渭南到乌海要换乘四五次车,等到厂里的时候,装苹果、枣子的大纸箱子都被磨破,纸箱子都快散架了,同事们几乎都能分到一个苹果和一些枣子,大家很感动。

聂凤英表示,王兴民3人离开后,厂里好多职工聊天时还会提起他们,大家都挺想念的,但前几年通讯不发达,没有手机,座机电话都很少,就断了联系。

愿望:大家能一起见个面聚聚

“当年我们厂里的领导又上任了,希望能够联系上王兴民3人,想知道他们现在过得咋样,是否开心。领导们怀念当年的旧情,想找到当年给厂里付出辛苦的战友们。”聂凤英说,虽然王兴民等在厂里只待了4年多,但那是厂里最艰苦的日子,他们3人任劳任怨、默默付出的工作态度,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聂凤英表示,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们可能已经结婚生子了,也许有的孩子已经很大了,大家主要就是想了解他们过得好不好,工作是否顺利,有机会的话一起见个面聚聚。

华商报记者从渭南秦东技校校长裴云腾处了解到,9月14日、15日,聂女士曾两次来学校查找王兴民等人的档案,但因学校多次搬家,很多早年学生的信息资料都找不到了,遗憾没能帮上聂女士。

新闻推荐

渭南市做实“四单”机制全力助推脱贫攻坚

本报讯(记者王晓宁)近日,记者从渭南银监分局获悉,渭南市发挥监管引领作用,积极引导全市银行业机构进一步做实金融扶贫“四单”工作机制,发挥银行业助推脱贫攻坚能效,引导辖内银行业全力助推脱贫攻。据悉...

渭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渭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王兴民 王贵亮 任永亮 你们过得还好吗? 20年前内蒙古的工友聂凤英在找你们)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