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强
近日, 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蒲城县共建的陕西首个酥梨研发试验站正式落户。至此,“蒲城酥梨"步入科技引领时代。 这是县政协积极助推的结果。
25万亩酥梨是蒲城县最大的特色产业。2000年以来,“品种老化、品质下降、效益下滑"等问题困扰着酥梨产业的发展。为破解难题,让果农增产增收,从2012年3月份起,蒲城县政协灵活运用调研协商、专题协商、大会协商、提案协商等多种协商方式,为酥梨产业健康发展助力。
为给协商工作提质增效, 蒲城县政协从基本功扎实做起。一是调研协商讲究“实"。为提高协商深度,变“走马观花"为“解剖麻雀",在县政协主席任恒志带领下,调研组用3个月时间深入果园、企业,掌握了翔实全面的一手资料。二是专题协商讲究“精"。为提高协商精度,变“闭门造车"为“开门纳谏",县政协邀请关军锋等10位国家梨产业体系岗位专家指点迷津,了解国际国内最新科技和市场动态。三是提案协商讲究“效"。为加大落实力度,将委员智慧尽快转化为推动工作的现实力量,县政协连续3年将围绕“优化品种结构、增强内在品质、实施品牌战略"所提的30余条建议通过政协提案、社情民意和督办评估等多种方式紧盯不放,持续跟进。
在政协人的努力下, 这些兼顾科学性和可行性的建议引起了蒲城县委、 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得到了果业、 质监等部门的采纳落实。随后实施的“优果工程"“产业化经营和品牌化销售"、 制定《酥梨生产技术规程》等一系列措施有力提升了酥梨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2012年, 蒲城酥梨被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013年,蒲城县被评为“国家级酥梨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县"和“全国农业标准化优秀示范区";“蒲城酥梨"商标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目前,酥梨产业年产值近10亿元,不仅畅销国内数十个省市和港澳台地区,还远销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地区,成为蒲城果农致富的“金豆子"。
新闻推荐
蒲城杆火是目前唯一存世的宫廷低空焰火的母体形态,现存于陕西省蒲城县荆姚镇雷坊村,为该村李代家族传人掌握。据专家论证,蒲城县火药生产源于唐宋,杆火则兴于金元,盛于明清,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
蒲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蒲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