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成的贫困村学校姚古村小学
????教育局局长庞建军(左二)深入贫困家庭慰问
本报记者毕云丹
临近寒冬,天气日渐变冷。蒲城县教育系统掀起一股***的热风,贫困村学校改造,让服役已久的老校舍旧貌换新颜,再次燃起了贫困村学校的希望之光;吸纳年轻教师,为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激活集体的再生力量;构建资助帮扶工作体系,织牢教育脱贫攻坚网,点亮每一位贫困学子的就学梦。沐浴在这股热风中的贫困学子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蒲城教育人的真挚热情和对他们的殷切希望。
蒲城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在全县脱贫攻坚战中狠抓“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教育系统在“精”和“准”上发力,着力改善贫困村学校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构建了“”脱贫攻坚工作体系,全力保障贫困家庭学生有学上、上好学、安心学。
在教育扶贫的路上,蒲城县教育系统通过系列政策的实施,走出了教育扶贫的新路子。
“教育扶贫,我们要让学校、家庭、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脱贫致富,一个也不能少;要落实好资助政策,实现资助体系全覆盖,一个也不能少;要实施好物质帮扶、精神心理帮扶、学业技能帮扶等帮扶制度,一个也不能少。我们决不让一个学生因贫辍学、失学。少了任何一方面,蒲城学子的明天都有可能因此黯然失色。”在教育扶贫推进会上蒲城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庞建军的一席话,更是道出了教育人的心声。
锁定贫困村“精准改造”校舍,让贫困学生上好学校。
从县城出发,记者一行驱车一个多小时后,来到蒲城、富平、临渭三县交界的贫困村苏坊镇姚古村。
古老的姚古小学经过重建,面目已经焕然一新。标准化的教学楼矗立于校园正中,现代化的餐厅安静地守候在校园一角。操场和环校路经过一场细雨,变得一尘不染。
走进阅览室,历史、科学、文学等书籍一应俱全,让整个校园略显几分厚重。校长曹飞说,学校覆盖方圆五个村,三个是贫困村,由于老校舍陈旧简陋,很多家长选择把孩子送出去就读。送出去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要花费元,对一个贫困家庭来说这笔费用无疑是雪上加霜。“新校舍投入使用后,跟着就回来了多个学生。新校舍既圆了学生就近上学梦,同时也为贫困家庭减轻了经济负担。”校长曹飞非常高兴地说。
与此相同的还有荆姚镇南姚小学,改造后的南姚小学和幼儿园相得益彰,它的改建,更是让这座服役年的老校舍容颜焕发,活力再启。
“尽管现在只有名学生,名幼儿,但南姚小学又开学了,这是南姚人的希望,也是贫困学子们摆脱贫困的星火之光。”校长李学军对此颇有感触。
同样是贫困村学校改造,璋宝小学也毫不含糊。粉绿相间的教室外墙,功能齐备的舞蹈室,以及操场周围别具特色的文化墙,无不释放着学校对孩子们的细微心思和浓浓的奋斗欲望。
操场周边的文化墙上,那副以浅黄色做底色,由近百条小鱼和一条黑鱼组成的画,更为夺目。说起这幅画,校长杨辉说出了其中寓意。个孩子每人画一条小鱼,组成一条大鱼,眼睛让杨辉用黑色绘制而成。这预示着,她要带着这些孩子,战胜贫困、战胜困难。
这期间,村民主动参与校园建设更是感动了杨辉。她说:“学校资金紧张,村里出资、出力帮学校建餐厅。建设过程中,有好几位家长中暑,可他们毫无怨言。”这似乎正印证了庞建军的那句话,在教育扶贫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正因为有了村组和村民的支持和参与,扶贫的步子才会走的更加稳健。
今年,蒲城县教育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投资万元,实施了苏坊镇姚古村、荆姚镇南姚村和明德村、陈庄镇东陈村、孙镇黄寨村、永丰镇坞坭村等贫困村的学校及幼儿园建设,实现了贫困学生在家门口上学的愿望。
吸纳新生力量,用年轻活力感染贫困少年。
通过教育来改变贫困地区的现状,最先要做的,是为贫困地区提供充足的教师资源,缩小城乡差距。换句话说,就是让贫困地区的教育“脱贫”,让教育能托起孩子的梦想。
在姚古小学采访时,中心校校长张兴伟说:“这学期,中心小学有3名年轻教师到姚古小学支教,充实这儿的师资”。校长曹飞说:“3名年轻老师的到来,让学校的氛围一下子活跃起来了。”支教老师张晓红说:“这儿的孩子见到我很高兴,学校领导也关心我的生活,把最好的房子让我住,我决心要好好工作”。
说到新来的老师,南姚小学校长李学军的脸上泛起幸福的笑。刚开学,教育局就将新招录的两位后幼儿教师刘琳和李婷分配到南姚小学。“大学生刚来当天,拉杆箱还没放下,家长就把两个人围了,都呼啦啦把娃送来了。”
后音乐教师于勇和孙琼的到来,让璋宝小学的学生一下子从名增长到现在的名。他们给璋宝小学带来了美妙动听的音乐,让孩子们在翩翩起舞中,舞出自我、舞出人生。
为了留住这些新来的大学生,杨辉在学校腾出一间房子,作为教职工的浴室和洗衣房。为了让两个来自咸阳淳化和旬邑的教师能够感受到小家的温暖,周六周日,杨辉做起了留校教师们的“厨娘”。
贾曲九年制学校也不甘示弱。后教师姬梦娜的到来,点燃了孩子们学习舞蹈的热情。因此,学校还成立了舞蹈社团,每周二和周五,她边自学边给学生教。
“现在社团有名学生,还有学生要报名参加。他们每次见面都以舞蹈老师称呼我。”说起孩子们对这门课的反应,姬梦娜倍感自豪地说道。
除此外,校长徐亚峰还带记者参观了他们的跆拳道馆,他说:“多个特长多条路,路多了,贫困生走出贫困的希望也就大了。”
据了解,蒲城县在教育扶贫工作中,坚持新招录教师分配向贫困村学校倾斜的原则,今年分配到贫困村学校的教师多达名。坚持支教、交流轮岗向贫困村学校倾斜,交流到贫困村学校的支教教师有名,进一步改善了贫困村学校的师资力量。
“”唱主角,百校千师齐行动,让贫困学生上好学。
在蒲城县境内每个学校、幼儿园,都有这样一本台账,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校学生信息台账。台账上明晰地记录着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的详细信息,包括出生年月、家庭住址、致贫原因、帮扶教师等。围绕台账中的学生,各个学校落实九项资助政策,实施四项帮扶制度(中考招生倾斜制度、结对帮扶制度、入学报告制度、定期家访制度),确保每一个贫困学生有学可上。
有学可上仅仅是最低保障线,如何通过教育扶贫,让学生立志,带动家庭脱贫致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是教育人最大的心愿。
一个贫困家庭的命运往往因为一个人命运的改变而改变。“教育扶贫”就是让贫困孩子掌握知识、改变命运、造福家庭,是最有效、最直接的***。
幸运的是,贫困生张墨(化名)及时享受到了新活动的温暖,他是姚古小学的一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学生。“张墨的父亲是一名大学生,前几年因病去世,母亲出走,孩子一直跟奶奶生活。”“为了安慰孩子,奶奶让孩子把姑姑和姑父叫爸妈,学校还减免了他的生活费。”帮扶教师张小丽对张墨的情况了如指掌,在校的7名贫困生帮扶台账中,他的家庭情况最为突出。
张小丽说,在观察张墨的过程中,他发现孩子自我约束能力较差,这也是农村诸多留守儿童的共性,常年与老人生活,很多老人只是在饮食和穿着方面保证孩子不受委屈。另外,张墨在校时言语很少,与同学交流较少。“注意到这点后,我在家访和教学过程中经常鼓励他多参加一些活动,让其他同学主动与其交流,希望能帮助他做一个胆大、活泼的孩子。”
见到记者时,张墨确实有些胆怯,但在张老师的鼓励下,他说:“这次考试,我进步了很多,语文得了分,数学得了分。”
南姚小学校长李学军说,学校有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9名,“我帮扶的是一年级学生赵媛(化名),他爷爷是残疾,妈妈也是残疾,一大家子就靠娃他爸打零工、种地养活,学校给娃免了元伙食费。”。
“璋宝小学现在有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8名”,校长杨辉拿着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台账让我们看,最可怜的就是二年级刘田(化名)和一年级刘花(化名)姐妹俩,父亲是脑梗,收入就靠母亲在外打零工,“我帮扶的是刘田,主任张萌帮扶的是一年级刘花,给娃买了学习用具,考虑到学生自尊心,我和主任商量后自己给学生贴补了伙食费和校服费用。”
来到二年级教室窗前,杨辉用手指向一个学生,正是刘田,看着孩子略显呆滞的目光,“她是一个轻微智障儿童。”校长杨辉看出记者疑虑主动解释说,“开学初,我们统计贫困家庭学生时就发现了,县特殊教育学校还主动联系家庭,希望能去特殊学校接受教育,可是家里不愿意”,“我们会尽最大努力让她接受教育的。”杨辉补充道。
贾曲九年制学校校长徐亚锋说,学校共有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名。月8日,学校利用星期天组织帮扶老师分两路,针对贫困家庭学生进行了家访。“我自己帮扶的是李林和梁佳,每周二和周四下午,我都利用午饭时间,把他们叫到我房子,和他们谈心,给他们辅导作业。”徐亚锋说。
原任初中校长何小军对该校建档立卡的学生进行总结,发现这其中有将近%的贫困学生因为家庭离异或者单亲导致。在帮扶过程中,学校注重学生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养成,以及心理健康的引导。七年级学生惠琛(化名)一脸阳光地告诉记者:“这次成绩考了全班第一,我已经认真看了我的卷面,发现有些漏洞还可以提升。”。班主任张瑾说,惠琛父亲患有尿毒症,常年透析,家里还有爷爷和奶奶需要照顾,这期间他们多次注意到孩子情绪的波动,积极引导,学习成绩日渐长进。
七年级学生曹文(化名)更是在教师的帮助下,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主动与同学进行交流。岁的他一脸自信地说:“我会给奶奶做米汤、搓搓,还会下面。”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何尝不是另一种收获。
除此之外,针对高年级学生,桥山中学发挥党员和教师的作用,从物质、经济、心理疏导和学业辅导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帮扶。
高三一班学生郑甜(化名),由于父亲双目失明,母亲患有精神障碍,家里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在一次家访中,班主任陈晓东来到学生郑甜的家,眼前的一切让她目瞪口呆。那个暂时借住的破旧公房让她永远不能忘记,如今谈起学生的家庭情况,她仍是无法控制泪水。
庆幸的是,见到郑甜甜的那天,当一个积极乐观的女孩站在记者面前时,所有的贫困似乎有所释然。“她学习成绩优异,接人待物非常得体,与学生们相处也较为融洽。”对于郑甜的情况,陈晓东了如指掌。副校长李宏喜说:“像这样的贫困学生,学校会尽全力保障她们有学可上,只要孩子成绩优异,其他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记者在党睦镇孝通初中采访时,二年级一班教师田淑玲用沙哑的声音告诉记者,在帮扶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低龄段贫困生表现多为学习习惯差,主动性差。对此,校长庞虎说:“我们不能保证每名小学生学习很优秀,但觉不能让他们在我们手上失去学习的动力和潜力,才是帮扶的关键所在。”
党支部书记宋科学和庞虎精心组织全校师生举行了励志演讲,还给贫困学生赠送书包文具,发放了元的生活补助,与贫困学生亲切合影,不像是教师与学生,更像是一对对亲人。
在贾曲九年制学校采访时,校长徐亚锋告诉记者,我们不只是开展帮扶活动,学校还针对贫困学生、留守儿童开展“励志、诚信、感恩”的主题活动,并邀请家长来学校参与。在活动中,他还特意设置了一个小环节,让教师和家长、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家长相互拥抱。
在这场活动中,姜雯雯教师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我一直工作在教育一线,和学生朝夕相处,学习外还要照顾他们的生活,对学生的耐心和付出比给自己的孩子还要多,以前往往还有很多家长不理解。我觉着3年的付出在家长的拥抱下,一声声辛苦了中获得了认可。”
身患血友病的吴杰(化名)也动情地说:“阿姨送给我的棉衣很暖和,有了大家的关心,我不怕了,我要好好学习。”,“孩子满面泪水扑向我的那一刻,我心中感慨万千。一直以来,孩子虽然学习不错,但是有时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觉得孩子听不进去,感觉很为难,现在学校举办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懂得感恩、懂得分享,对孩子的成长很好。”学生家长道出了自己的心声。
“建立台账”“结对帮扶”“定期家访”和“主题活动”等措施,每个学校都在做,这也只是蒲城县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的一部分。
数字显示,蒲城县全县从学前到大学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名。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约人次,发放资助资金余万元。学校助学金资助贫困学生约人次,资助资金9万余元。
据统计,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今年享受了中考招生倾斜政策(即分数可以降低分)。通过捐赠学习用具和生活用品的物质资助约件,价值元,心理和课外作业辅导等结对帮扶约人次,家访余人次。
社会参与,多校联动,让贫困学生安心学。
月日,蒲城县教育局组织爱心企业在永丰镇石马小学启动了“小善大爱,衣暖校园”——蒲城县边远贫困村学校学生校服捐赠仪式,向所贫困村学校捐赠校服套。五年级学生李鸽(化名)捧着校服,向捐赠企业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她用稚嫩的声音说:“谢谢社会各界对我们的帮助,我要努力学习,将来做国家的有用之才,回报社会。”据了解,还有一家爱心企业愿意提供抗寒服套、书包个送给贫困村学校学生。
爱心组织正一五爱心协会,联合教育局经过走访,确定了名贫困家庭学生,他们将获得每人元的助学金。还有蒲城县工商联组织爱心企业也拿出资金资助名贫困家庭学生,向每名贫困学生资助助学金元。
还有很多爱心组织,仁人志士默默向贫困学校,贫困学生捐资赠物。据统计,各级各类学校接受社会捐赠约余万元。
在教育扶贫的系统工程中,职业教育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兜底那些在初中期间因为各种原因弃学文化课,或者文化课分数不高的学生。
蒲城县职教中心副校长李军峰说,从眼下看,职业教育可以让学生短期内掌握一门技能,凭技术吃饱饭;从长远看,职业教育让一个学生乃至一个家庭有了可持续发展的力量。
贫困家庭学子通过职业教育,实现一人高质量就业,让全家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音乐班班主任钟晓妮告诉记者,他们班有个学生叫左蕴玉,父母离异,好多年没见过母亲,一直由爷爷代管。性格较为内向,比较自卑,也没有自信。“发现这点后,平日我就多去鼓励,让她感觉到老师对她的关爱和关心,鼓励她多表演,后来慢慢树立起了自信,还当上了学习委员。”钟晓妮向记者说道。不巧的是,记者去的时节,正是他们去幼儿园实习的时节。听钟老师说,实习学校对左蕴玉比较满意,表现也较为突出。
近期,教育局依托职教中心专业优势,设立焊钳专业、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西点专业,面向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成员发出技能培训公告,培训结束后,体检合格全部安置到国内知名大中型企业就业。
写到这里,肯定有人会问,那些身体残疾或者智力重度残疾的学生在不能正常接受学校教育的情况下,该如何是好?
不用担心,在蒲城县,为了确保无一例学生辍学,由特殊教育学校对智障等重度残疾的义务段学生进行送教上门服务,让他们在家也能接受义务教育。
绝大多数送教对象都在农村,家长的文化水平不高,工作或干农活时,有的人把孩子关在家中,有时这些孩子吃喝拉撒都无人照应。送教教师从城区驱车四十多公里,带着康复器材,走村串户,找到需要帮助的家庭。采访当天直到下午接近七点十分,还有两名送教教师在赶往学校的途中。尽管送教上门的路上有太多的苦,但是负责为残障孩子“送教上门”的教师却从来没有放弃一个孩子。
“教育是残疾人打开幸福之门的基础途径,重度智障、残疾的孩子大多数在家无人监管,一些家长从在治疗中期盼到在焦虑中自卑,最后是绝望,只好放弃,更谈不上教育和康复训练……看到这一幕时,我们很揪心,更感到重任在肩。”蒲城县特教学校校长马雷记说。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更加重视教育扶贫。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七部委《关于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的意见》,提出到年,使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年年底,“兜底工程”——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启动。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教育扶贫被赋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使命,并对各个学段、各种形式的教育扶贫提出明确要求,对教育经费保障、乡村学校建设、贫困家庭学生就业等,也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措施。
教育扶贫的“总攻令”已经发出,教育在扶贫工作中的作用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的理念深入人心。
蒲城教育人精准改造、精准资助、精准帮扶等教育扶贫举措的实施,在蒲城编织起了一张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因贫辍学的“防护网”,保障了家庭贫困孩子的公平求学机会。当下,从贫困村走出了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希望之光在一个个贫困家庭升腾,教育扶贫的美好图景正在蒲城大地上全面铺展。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种艳通讯员惠国强秦娜)月2日,在第三个国家宪法日来临之际,蒲城县人民法院罕井法庭在罕井镇白堤村村民委员会公开审理一起健康权纠纷案件,给村民带去了一堂生动的法制课。以此也拉开了国家...
蒲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蒲城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