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渭南 今日华州 今日韩城 今日华阴 今日蒲城 今日富平 今日潼关 今日大荔 今日合阳 今日澄城 今日白水
地方网 > 陕西 > 渭南市 > 今日蒲城 > 正文

蒲城敬母寺

来源:渭南日报 2021-01-21 23:43   https://www.yybnet.net/

赵作雨

关于始建于春秋时代的蒲城敬母寺的来历及发展,既有传奇色彩,又有真实历史,史料丰富,形迹确凿。要详知此事,就必须从春秋时谈起。那时,蒲城县以东地区曾为晋国、翟国疆土。《澄城县志(1991年版)》载:“澄城县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晋国人始设的北徵(澂)县,故址在今蒲城县西头乡(洛河东岸)避难堡村。”说明这一带当时属晋国辖区。后来由于晋、翟战争,避难堡村、龙窝村一带又被翟国占领。县东南的晋城等地属晋国管辖。《陕西省·蒲城县地名志》载:晋城“春秋时晋国公子重耳,备蒲守秦,筑城居此得名。”

史载,晋献公伐骊戎时,俘获一能歌善舞美女,立为妃子称骊姬。晋献公对骊姬言听计从,百依百顺。骊姬想让自己的儿子奚齐做世子(国君接班人),设计陷害世子申生和重耳等公子。上世纪四十年代,蒲城培风剧社演出的大型秦腔戏《蜜蜂计》,剧情就是晋献公宠骊姫,陷害世子申生的故事。重耳知道自己早晚也难躲被骊姬陷害,便以防秦为由,带领着文武官员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介子推、司空季子等,来到洛河以西筑城﹙即今天的蒲城县东南的晋城﹚驻扎,驻守边关。

重耳平时非常崇敬舜帝的孝敬父母。舜的后母“姚婆”(从此人们将后母称“姚婆”)和父亲瞽叟,为了让姚婆所生的儿子象独霸家业,两人多次设计,欲把儿子舜害死,但都未成功。但舜仍然很孝敬父母。后人编排二十四孝时,将舜排在二十四孝之首。西安易俗社演出的《大孝传》,内容就是舜遭姚婆和象多次陷害未死,但舜仍孝敬父母的故事。再说重耳除学舜孝敬父母外,还学舜称帝后的治国爱民理念,奖励农织,使这里农业连年丰收,百姓安居乐业。

晋献公二十一年(公元前656年),狠毒的骊姬设计害死世子申生后,并说重耳是申生的同伙,亦要处死。《史记》载:“(晋献公)二十二年,献公怒二子不辞而去,果有谋矣,乃使兵伐蒲。蒲人之宦者勃鞮命重耳促自杀。重耳逾垣,宦者追斩其衣袪。”重耳正要逃走,勃鞮用剑就砍,削掉了重耳一只袍袖。重耳在随从帮助下逃出之后,向北逃往母亲故乡翟国。《蒲城文史资料》12期载:“从延安至蒲城避难堡﹙北澂邑﹚、龙卧村一带,为翟国疆域,这里就是重耳的落脚点。”《陕西省·蒲城县地名志》载:“避难堡﹙在蒲城西头乡﹚,春秋时原名北澂邑。相传因晋文公重耳曾于此避难居住,后改名为避难堡。龙卧村,相传是晋文公重耳曾于此避难藏身而得名。”1992年西头乡出土有“澂邑漕仓”四个篆字的瓦当。陕西省人民政府在2003年9月,正式公布“澂邑故城在蒲城县西头村东洛河西岸二级台地上。”重耳到龙卧村后,晋国便出兵讨伐翟国,被翟国打败。

《史记》载:晋献公二十五年﹙前652年﹚“晋伐翟,翟以重耳故,亦击晋於啮桑,晋兵解而去。”重耳在翟国留居12年,后来周游列国。最后,在秦国帮助下,回到了晋国,登上国君之位,即晋文公。

回头再说重耳及随行人员,在勃鞮追杀下,由晋城逃往母亲故乡翟国途中,一路急于逃命,长途奔波,到了金粟山西南的寿昌村,重耳已疲惫不堪,饥饿难忍。随臣即在村中讨食。寿昌村的好心人纷纷给重耳和随从送来饭食。肚肠咕咕作响的重耳,当看到给他送饭食的是位和善慈祥的老妇人时,忽然想到今天正是母亲的忌日。重耳想到此,悲痛欲绝,失声痛哭。于是立即屈身跪地,用手中的饭食,恭恭敬敬地祭祀亡母。随臣们亦随同跪地祭拜。祭祀礼毕,才和狐偃等随行人员分食。在旁围观的村民们,无不被重耳孝敬亡母所感动。后来,寿昌村人为了永远纪念重耳孝敬亡母的高贵品德,将寿昌村名改为敬母村﹙就是如今的敬母寺村﹚,并修建庙宇敬母。使孝道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陕西省·蒲城县地名志》载:“敬母寺(村)原名寿昌村。因晋公子重耳,岀亡路过此地,乞食祭母,更名为敬母村,后于此立寺记其事,遂又更名为敬母寺。”

从战国时起,敬母村的人就开始在村庙内进行孝母祭祀活动,讲述舜帝、重耳孝敬父母事迹,宣传孝道。后来,敬母村的敬母孝道宣传发展到周边村庄,又逐渐向各地推广开去,让人们把“孝”贯串于行动之中。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敬母村的敬母,宣传孝道,比孔子讲述孝道及《孝经》的诞生要早得多。因而,敬母寺乃华夏最早宣扬孝道之地,是中国孝道之源。

日月经天,江河纬地。在漫长的岁月里,敬母村的敬母庙(寺)日益旺盛,孝道文化从此向全国各地普及、继承、发展、完善,后人并编出了“二十四孝”,作为人们学习楷模。到了东汉时,佛教输入我国后,敬母村的敬母庙,即发展扩大,改建为敬母寺。后周时,朝中有一位张御使,忠厚老实。皇帝柴荣在与张御使闲谈中,知道张御使家中有位80岁母亲,便批假让他回家看望孝敬老母。张御史回到家中,母亲问,你不在朝好好奉君,怎么回家了?张御使说了皇上关心高堂母的过程。母亲便说:“托皇上的福,我身体很好,无灾无病,你赶快回朝侍君要紧。”第二天张御使便启程回朝。早朝时,皇帝看见了张御使,便问:“让你回家探望母亲,你怎么回来了?”张御使回答:“老母说她身体很好,逼我回朝侍奉皇上。”皇上听后感慨地说:“真乃圣母也。”遂书“圣母”牌匾。于是,敬母寺即改为“圣母寺”。

到了清代,敬母寺的规模和香火,仍不减当年。《康熙·蒲城县志》载蒲城著名诗人屈复所写的诗如下:

敬母寺

钟磬高空际,香花古殿间。寺犹名敬母,谁不慕慈颜?

马系风号树,乌啼雪满山。三龄泪应尽,忽染白云斑。

2008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侯”铁路线上的敬母寺村施工时,勘探出一大型寺院敬母寺(圣母寺)遗址。该遗址坐北朝南,发掘中发现了唐代的砖瓦残片,还有唐以后延续至清代中期的瓷、陶片。整体砖筑夯土墙屋,灰坑,墙体青砖挂灰,石块砌筑,方砖铺地。考古研究院认为,敬母寺有一段时期,香火鼎盛,占地200多亩,有僧人四五百名,是渭北有名的寺院。初步估计,寺庙毁于战争和年久破败。现遗有敬母寺经幢—通,记载寺院昔日辉煌。经幢由唐代郭子仪后人郭什令等人所造,是陕西省目前发现最大的一通经幢。经幢上隐约可见“重耳”等字,经幢现已移存于蒲城县博物馆内。

国风之本在家风,家风之本在孝道。从古到今,敬母寺村人始终继承孝道精神,宣扬孝道文化,代代相传。现在,敬母寺村口耸立有华丽多彩、高大巍峨的牌坊,闪耀着中华传统孝道文化的灿烂光辉。牌坊北面上的横额是“孝滋万方”,两旁有大红字对联,上联是:求食祭母孝行千秋留圣迹;下联是:立寺扬德兹村万代见和谐。敬母寺村现在成立有“敬母寺孝道协会”“敬母寺老年协会”,建有“敬母寺幸福院”等,专门宣扬孝道,孝敬老人。平时还为老人祝寿送蛋糕,组织老人外出旅游参观等活动,继承着敬母寺从古到今延续和发扬中华民族孝道光荣传统。

新闻推荐

蒲城县推出“3+3”办税机制提升纳税服务质效

本报讯(记者张伯阳)近日,记者从蒲城县营商办了解到,该县持续深化落实中省市纳税服务新举措,扎实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创新...

蒲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蒲城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狗伤人惹起的官司2020-12-30 09:42
猜你喜欢:
评论:(蒲城敬母寺)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