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黄金铭)长洲水利枢纽三线四线船闸要在2012年建成,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目标,建设任务十分艰巨。根据自治区党委、 政府的决策部署,自治区发改委、交通运输厅、梧州市政府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专题报告审查意见等文件批复后,苍梧县、广西西江航运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加快实施项目工程相关工作。今年4月,自治区交通厅、梧州市政府又召开征地移民安置工作动员大会,拉开项目工程建设序幕。目前,在船闸工程依法依规完成征地后,三线四线船闸已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
长洲水利枢纽三线四线船闸工程于2009年12月底启动。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自治区主席马飚、自治区政协主席马铁山等自治区领导出席启动仪式。马飚在仪式上致辞,他指出,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西江黄金水道建设,作出了打造西江亿吨级黄金水道、形成西江经济带的重大战略决策,开工建设长洲水利枢纽三线四线船闸工程,标志着国家水运建设重点“两横一纵两网”主通道和西江黄金水道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对加快推进西江黄金水道和西江经济带的建设,构建全区现代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促进西部大开发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近年来,随着长洲水利枢纽建成蓄水,在做好发电、灌溉的同时,也为航运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运输条件,航运事业、沿江产业蓬勃发展。然而,随着沿江产业的不断发展,长洲水利枢纽作为西江航运干线的“咽喉”,现有船闸最大Ⅱ级船闸(2000吨级),且通过能力远未达到“亿吨”。因此,要实现“西江亿吨黄金水道”和内河规划的3000 吨级Ⅰ级航道,必须加快建设长洲水利枢纽三线四线船闸。在此情况下,自治区党委、政府在2008年提出加快建设长洲水利枢纽三线四线船闸,满足每年增长超过15%的货运量。
长洲水利枢纽三线四线船闸规模为两座3000吨级船闸,设计年单向通过能力为9200万吨,是世界上最大的单级船闸。工程总投资30.35亿元,由广西西江航运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作为项目业主负责投资、建设。项目建成后,长洲水利枢纽一线至四线船闸总通过能力将超过1亿吨,为沿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负责船闸工程有关协调工作的苍梧县副县长孔令文介绍,长洲水利枢纽三线四线船闸弃渣场是船闸工程的重点配套设施,三线四线船闸建设弃土量为3600万立方米,分三个地方弃土,即石良角、苍梧四合村白沙组以及下小河,这三处地方均取得相关部门用地指标批复。其中,下小河规划占地面积2400亩,弃土量1200万立方米,一期用地906亩,放置弃土量400万立方米。从2005年开始,下小河弃渣场已陆续得到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批复用地指标,包括“桂政土批函[2005]205号”、“桂政土批函[2006]249号”、“桂政土批函[2007]2号”文件批准转为城市建设用地,并征收为国有土地。之后,苍梧县发动群众出来丈量土地,丈量土地工作已于2009年下半年完成,征地补偿款的拨付在群众进一步核对的基础上,在开工之前已经全部打到各组的账户上,部分已发放给被征地农户。
市交通运输局港航管理处主任钟树培说,加快西江黄金水道建设,是打基础、利长远的一项宏大公共基础设施工程,长洲水利枢纽三线四线船闸是贯彻自治区党委、政府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建设的重点项目。它的建设,将由现在的2000吨级提升为3000吨级通过能力,大大提高船舶的通过能力,形成“水上高速公路”,并且依托西江巨大的运输能力和低廉的运输成本优势,对沿江产业、布局和沿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据广西西江航运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统计,截至9月底,长洲水利枢纽三线四线船闸主体一期土石方开挖工程、场地平整、交通桥、弃渣场道路、帷幕灌浆等项目已经通过招投标确定了工程施工单位,除帷幕灌浆项目外,其他项目的施工、监理单位已进场施工。其中,主体一期土石方开挖工程累计完成土方开挖6万立方米。此外,工程自建设以来,累计完成投资32638万元,其中,今年1~9月累计完成投资26673万元。
新闻推荐
苍梧抓好人口普查登记复查工作
苍梧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苍梧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