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斌明
近日,笔者在苍梧新地镇题甫村遇到几个农民正谈论着砂糖橘种植技术。一位姓陆的农民告诉笔者,“我经常去听农技专家讲课,自己也种植了近10年砂糖橘,积累了一些经验,左邻右舍平时遇到什么问题都愿意来问我,我闲时也会经常和他们交流经验,村民们都十分高兴。”可见,乡土人才在农村深受欢迎。
近年来,随着种植、养殖新品种的推广,特色农业收入明显增加,广大农民的生产观念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科技种田”“科技致富”的愿望十分迫切。外出务工农民纷纷返乡创业,加上国家一系列惠农、利农、便农政策的实施,使从事种养业深度开发、生态家园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的农民群体日益加大,农民群众对农技指导的时效性要求也愈来愈高。然而,由于农业、科技等部门农技人员人手少,深入田间指导的时间、范围也有限。举办科技培训班时,又多以村为单位选派少数人参加。即使农技专家深入田间现场指导,因为专业术语多,不少农民也难以听懂,在实践应用过程中难免会对农技专家的指点不理解。而专家把技术传授给村中的种养能人,再由他们点拨身边的村民,既省时省力,又能达到科技普及的目的。
对此,笔者认为,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多为一些条件成熟的乡村选定一些种养能人,让他们以通俗易懂的乡音、便利的现场指导、及时的解决难题为农民提供更多帮助。同时,要建立健全农村乡土人才运行、评价机制,落实补贴政策,利用农民培训基地、远程教育工程、科普下乡,或通过到外地参观学习、“引进来讲解,派出去充电”等形式,提高其学习、应用科技的能力,使他们成为开启农民增收致富的又一把“金钥匙”。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为了保障城市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让他们共享梧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近日,市政府决定,从今年9月1日起,市区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调整到300元。据介绍,今年以来,梧州市经济发展保持...
苍梧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苍梧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