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根筷子易断,十根筷子难折。同样的道理,一个单位内部如果成员坦诚相待,亲如一家,一心扑在工作上,那么,这个单位作为一个整体,将具有极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苍梧县委组织部,就是这样一个集体———
一心一意帮干部,真心真意为党员,在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的同时,塑造了“可信、可靠、可敬、可亲”的新形象。
强素质奠定工作基础
组织部门作为一个“管官的部门”,组工干部队伍素质强不强,不但关系到组织工作是否可以得到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满意,而且还直接影响到选人用人的质量。为此,苍梧县委组织部从部长到科员,都根据各自岗位的特点创先争优,通过各种形式来全面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用苍梧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秦晓宁的话来说,就是“组工干部要做党性最强的干部,组织部门要成为模范部门,要拥有一支过硬的组工队伍”。
为了做到这一点,苍梧县委组织部坚持和完善了部务会、中心组学习、民主生活会制度,制订或完善了《苍梧县委组织部部务会议制度》、《周例会制度》等重要制度,不断加强部里干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配合,从而形成了高效运转的工作机制。同时,结合“万名组工干部下基层活动”,深入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由组织部领导亲自带头,分片到联系点开展走访谈心、结对帮扶、情况调研和办实事等工作。如今,先调研,再提思路、出举措,在苍梧县委组织部已经成为一种工作习惯。
苍梧县委组织部还注重制度管理和制度育人,健全和完善了一系列内部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学习制度,改善管理工作方式方法,实行以老带新,施加工作压力,加强实践锻炼等工作措施,充分发挥年轻干部的主观能动性,使组工干部在党性修养、勤政廉政和遵纪守法等方面都起到了表率作用。 2010年,苍梧县遭受“6·15”特大地质灾害,县委组织部在第一时间下发通知,号召全县共产党员全身心投入抗洪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的同时,部长秦晓宁,副部长姚志强、彭进雄第一时间赶赴灾区,主动站在抗洪救灾最前线,身先士卒、靠前指挥,深入沙头镇双尚村一线展开救灾工作,参与转移安置受灾群众500多人,消除安全隐患100多处。
善创新推进组织建设
创新,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源泉,也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不竭动力。如今,善于对工作进行创新的苍梧县委组织部,经过对基层情况的深入调研和分析,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新路子———
他们以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推动基层民主管理为出发点,大胆提出了实施党员民意代表制度这一农村基层党建新模式,并在新地镇都梅村,石桥镇永安村,沙头镇永乐村进行了试点工作,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都梅村以前曾是被自治区点名批评的后进村,试行这一制度后,通过充分发挥党员民意代表的作用,使该村跃居为全县党建工作先进示范村。实施党员民意代表这一创新探索,不但在梧州市作为先进经验逐步推开,还被作为广西的组工亮点报送中央组织部。
在此基础上,苍梧县委组织部通过整合资源,在相继抓好育民“科技富村”、都梅“民主理村”、永安“文化兴村”、永乐“和谐建村”等4个县级党建示范点的同时,又以四条入城公路为主线,布点新建设了10个县级党建示范点,促进了全县党建工作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如今的苍梧县委组织部,正按照“党员之家、干部之家、人才之家”的要求建设“模范部门”,在打造“过硬队伍”中,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锐意改革创新,提高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组织部门的整体战斗力。
本报通讯员 肖苗生 马盛杰
新闻推荐
苍梧县投入53万元慰问计划生育家庭
苍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苍梧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