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报记者岑炜鑫 文/图
不同种类的茶有茶人冠以不同名称的香味,如红茶有密香、绿茶有板栗香,而乌龙茶中的凤凰单丛因香气之多变被冠以“妖香”之说。广西六堡中名头最大的莫过于“槟榔香”,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味道呢?本期茶事记者与柳州几位茶人做了有趣的探讨。
难找标准答案
什么是槟榔香?初品六堡茶的新人都会向“老鸟”们提出这个问题,但是往往得不到一个准确或者标准的答案。
“我没吃过槟榔,但听说味道很冲,有股松烟味,我想槟榔香应该差不多类似烟熏香”、“所谓槟榔香应该是指那种区别于花香的一种馥郁果香”、“槟榔香其实就是普洱茶里说的参香,香气差不多,只不过大家用了不同的参照物来类比”……以上这些说法都是记者在和六堡茶友们交流时曾听到过的说法。
别说是新人,就是老茶友之中,也对这神秘的“槟榔香”有不同观点。
“槟榔香”有没有规范统一的说法?记者就此采访了从事六堡茶进出口检验和安全监管工作多年,力推“六堡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吴平先生。
吴平说,年广西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的六堡茶广西地方标准中,对六堡茶的槟榔香其实已有明确的定义,就是“似槟榔的干燥成熟种子的香气,一般多出现在陈年六堡茶中”。
据介绍,在草拟这个标准之前,吴平和几位六堡茶资深人士一起撰写过一篇学术文章《六堡茶之槟榔香味溯源和辨析》,通过品尝实验、分析、研究历史文献、实地调查苍梧县民俗习惯等分析,六堡茶之槟榔香气和滋味近似槟榔的干燥成熟种子或其切片之香气和滋味。即似淡雅果香,有很轻微的木、麻、涩、苦等滋味,回味甘,但这些香气和滋味的浓度、强度、厚度不可能与槟榔的香气和滋味等量齐观。但也肯定没有强烈的臭青味、甜味、焦味或焦油味,与烟味没有关系。
也就是说,在某一时间段内只要六堡茶具有类似淡雅果香,回味呈现甘味,同时具有一种以上类似槟榔的其他香气和滋味,即可以视为有槟榔香气或槟榔滋味。
槟榔香不神秘
很多茶友会说,槟榔香并不像吃过的槟榔味道,似乎要更淡些,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从文献上看,广西六堡茶早在多年前的清朝嘉庆年间,就以特殊的槟榔香味而列为全国二十四个名茶之一,但不是所有的六堡茶都有槟榔香。
有一种颇有受众的说法是,六堡茶外销南洋各国,因为本地人经常吃槟榔,而习惯性地用带“槟榔香”来形容香气特点,然后再传回苍梧这一茶叶原产地。
一个严重的错误就是,“槟榔香”不会是在超市都能买到的“湖南槟榔”(卤水槟榔)上所有的,此种槟榔每家企业做的香味口感区别甚大,那是因为现代工业增加了多达几十种的香料所至。既然是清代描述的香味应该是当时制作槟榔的方法形成的。
民俗学者罗安鹄先生认为,我国有吃槟榔习俗的地方集中在海南、湖南、台湾及云南基诺族聚居地。湖南吃槟榔据现在流传的说法,那是明清时期湖南地区有过一场瘟疫,而从海南移民过来的人,因为日常有吃槟榔,所以安然无恙。而从此之后,湖南当地就流传开始吃槟榔了,而当时吃的槟榔则是以槟榔干涂于石灰加糖熬成的酱,一起吃的。那就是当时吃的是槟榔皮加石灰糖浆。云南基诺族的吃法,则是用胖官叶、石灰、烟丝、梨树皮包起来咀嚼。吐出的紫红液体还可以涂抹在身上,因云南热带雨林,蚂蟥等昆虫众多,有一定的驱逐功效。而且久吃的牙齿会慢慢变得乌黑,而基诺族人则以此为美。
曾参与过槟榔干制作的茶人周先生认为,能与六堡茶的茶香有关系的莫过于这两个重要的东西,一是新鲜槟榔青果,而是荖叶,这些都是传统制作槟榔的基本原料,而六堡中所说的“槟榔香”、“瑶香”、“松烟香”有非常接近的味道,最接近的就是槟榔干果皮壳。
柳州茶人卜先生认为,香气也各有不同,只能说神似来表达,并不能说完全一样,而从“槟榔”中体会“槟榔香”,我们也是取其相似的一点点滋味,韵味。如果多喝六堡茶,不同年份,不同工艺,不同树种的六堡茶,互相多交流与学习中,慢慢体会与结合下来一套自己对六堡茶槟榔香的判断标准与感知能力。能否在短时间内,把“槟榔香”体会到,那要看个人的缘分,必须要有标本茶、标杆茶,如果有前辈指引,那就很容易心领神会。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康安通讯员苏梦椿一户户农家掩映在绿树红花中,一条条水泥路通到村民家门口,清澈见底的山心河环村而流,优美的自然景观和富有现代气息的乡村相映成趣,把苍梧县旺甫镇山心村勾勒出一幅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