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一个乡采访,看到一位聋哑人清洁工,乡里领导干部职工都尊称她为“哑姐”。
“唰——唰——”一大早,楼道走廊响起了扫地的声音,我循声望去,是哑姐在搞卫生,只见她在办公室里扫地、拖地板、收拾办公桌上的东西、擦桌子……然后又见她用拖把在职工宿舍走廊来回拖曳,再把拖把伸到走廊外用屋顶排水管排出的水清洗。近两个小时,哑姐终于把各个办公室、会议室、厕所都打扫得干干净净,而她身上的衣服都被汗水湿透了。
“在乡里做清洁工非常辛苦,人家下班了她要打扫办公室,早上、中午都要扫。大家上班的时候,她又去打扫大院操场、修剪花圃。有会议的时候,她还到食堂帮工,洗青菜、餐具等等。”乡党政办秘书小杨告诉我,今年五月,刚刚动完脚肿瘤手术出院,哑姐还没有等到身体完全康复,就回到岗位继续她的清洁工作了。印象中,单位里的清洁工是负责楼层走廊、阶梯、卫生间的卫生,最多还负责整理会议室和领导办公室。哑姐是雇请人员,月薪只有600元,但她包揽那么多工作,却没有一句怨言。
“依依呀呀”,
哑姐又叫又用手比划,小杨说,她这是在督促大家应该先吃早餐再工作。哑姐带我到街上一家米粉店。那里已经有很多人在吃早餐了,她抢先帮我付了钱,弄得我很不好意思。据小杨说,每天上午九点半左右,哑姐都会跑到各办公室大喊,然后手指向食堂方向,同时作出吃饭的姿势。她示意大家要在食堂吃饭的别忘了报名,因为食堂就餐采用开牌的方式进行,没有翻牌就意味着没有饭吃,很多人都忙于工作忘记按时去食堂开牌,所以哑姐每天都会及时提醒大家,确保想开饭的人有饭吃。
在与小杨的闲聊中,我知道了哑姐的一些事情:哑姐今年47岁了,一生中经历了很多磨难。她是先天聋哑人,小时候,虽然父母在乡里是干部职工,生活有了保障,但上学却成为一个大问题。没有特殊学校、也没有特教老师,她听不到老师说的话,老师也看不懂她的手势,但哑姐硬是学会了识字、写字,所以她还会写简单的字句与人交流。
年轻时,哑姐一个人外出打工,与梧州蒙山的一名男子相识并结了婚,还生了小孩。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哑姐与丈夫离婚,带着孩子回到故乡,自己开了一个小日杂店维持生计。由于货真价实,对人热情,每天的收入除能维持一家人生活外,还能存下一点钱。2010年,乡里招聘清洁工,哑姐把生意给妹妹经营,当了一名清洁工。虽然收入低,但与母亲、妹妹、孩子一起生活,她仍感到很幸福。
新闻推荐
近日,梧州市民何小姐将自己的小车停放在梧州市新兴三路的国税局对面路段,次日早上取车时,却发现其中的一块车窗已经被整块切割下来。尽管没有在小车里存放贵重物品,但这样的遭遇还是让何小姐十分...
梧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梧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