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新闻 岑溪新闻 苍梧新闻 蒙山新闻 藤县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梧州市 > 梧州新闻 > 正文

市委副秘书长学院党委书记张凌贞左和工业园区领导为人

来源:梧州日报 2013-04-26 08:06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梧州职业学院、市职教中心校企合作纪实

▲市委副秘书长、学院党委书记张凌贞(左)和工业园区领导为人才培训基地揭牌▲学院院长、职教中心主任李丹虹(左)和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领导签约▲市职业教育中心学生在操作数控车床

“在这里操作一次,比老师在讲台上给我们讲十次还管用。”在恒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数控机床前,一位梧州市机电技工学校机械专业顶岗实习的学生如是说。校企合作,教产一体是国家对职业教育的要求,梧州职业学院、市职业教育中心在推进校企合作过程中,探索并实践“把学校搬进园区,把课堂设在企业”的理念,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整合资源,夯实校企合作基础

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地方产业服务,是职业教育的宗旨,也是其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梧州市是桂东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是广西的东大门,素有“绿城水都、百年商埠”之美誉。梧州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雁形阵势”梯次布局产业发展,加快培育再生资源、再生不锈钢制品、电子信息等千亿元、百亿元产业和以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材料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根据梧州市的产业发展战略,学院、中心确定了办学目标:以服务地方产业发展为重点,以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为梧州本地培养生产、服务、管理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学院、中心根据地方产业的发展特点,整合现有资源,构建了信息技术、电工电子、机械加工制造、汽车技术等八大专业群,努力做到“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动,跟着产业调整升级而走,围绕企业技能型人才需要而转,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而变”,实现了学院、中心的教育教学紧跟地方的经济发展形势,为校企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果不能培养出产业需要的人,职业教育还有什么存在价值?”学院、中心领导用最朴素的话道出了该校的办学追求。

校企互动,共筑人才培养摇篮

“把学校搬进园区,把课堂设在企业,其实就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学生,共同开发课程,实现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互通,打造职业人素养,增加学生对企业的认同和企业对学生的认可。只有敞开校门,融入产业,才能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人。”这是学院、中心领导对校企合作的真实感言。

为了更好地推进校企合作工作,达到学校与企业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教学与生产对接,课程与岗位对接,教师与师傅对接,学生与学徒对接,作品与产品对接,学院、中心领导带队深入企业,与梧州市工业园区、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等30多个企业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就共同培养学生、共建实训基地等事项达成了共识,把学生实训放在企业,把技能课程放在车间。为了推进校企合作在广度和深度上有新突破,满足园区企业的需求,学院、中心主动增强服务意识,对专业设置、课程安排进行调整和改革。同时,学院、中心专门召开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工作会议,出台了《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工作实施方案》,加快了校企合作的进度。把学生放到企业进行教学实践,使教师兼具企业管理人员身份、学生兼具员工身份,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设在企业,让学生提早感受到企业的文化氛围和生产管理的要求。为了总结经验,学院、中心于2012年12月26日在梧州恒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召开了校企合作办学现场交流会。此外,学院、中心还以与企业共建“冠名班”的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了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脱节、教学设备与企业生产设备脱节等问题。如中心所属机电技工学校与恒声公司共建“恒声班”,轻工技工学校与红叶公司共建“红叶班”。这种方式,既解决了企业招技术工人难的问题,也解决了企业技术人才流失严重的问题,学生也很快能够适应岗位,实现了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在校企合作中,文化认同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没有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再高明的员工也很难留住。学院、中心非常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与养成,加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互通建设和相关的研究,实现企业文化进校园。学院《地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文化认同与共建的研究与实践》课题获得了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A类立项。

职教集团,构建校企合作平台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集团化办学逐步成为校企合作的新形式。以专业为纽带组建的职教集团,校企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是实现校企合作长效发展的有力平台。为此,学院、中心审时度势,首选电子信息、机械、学前教育和卫生四大类专业筹建职教集团。同时,深入研究集团化办学的运行模式,学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组织运行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获得了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重点课题立项。

四大职教集团的建立,必将把学院和中心的校企合作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毕竟,职教集团是一个新的组织形态,它通过“专业+产业”、“教学+研发”、“培养+就业”等链条,把学校、企业等主体和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有机地联结,动态地加以组合,形成单个成员的“小”与“专”和整个集团的“大”与“全”的综合优势,实现资源优化和功能整合,促进教育效益、经济利益、人才效益的最优化,形成“共建共享、互利共赢”的新机制。

依托集团平台,学院和中心扩大和深化校企合作,优化职教资源配置,实现人才的“订单式培养”和教学就业的“零距离对接”,加快紧缺人才的培养,形成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推动学校和企业共同发展。

初结硕果,校企合作实现多方共赢

把人口变成人力,把人力变成人才,把人才变成资本。学院、中心把为地方的重点产业输入人力资源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学院、中心想企业所需,为企业服务,在企业订单多,用人紧张的情况下,尽量多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受到了企业的肯定。2012年,梧州职业学院、市职业教育中心所属的各中职学校毕业生,共安排在梧州本地工作1826人,“留梧率”分别达80%和69.1%。另外学院和中心还举办多种形式的培训班,去年一年培训人数达到了5000多人。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在经过培训后找到了合适的工作,为社会的稳定和谐做出了贡献。通过校企合作,学校教学资源大大优化,学生动手能力不断提高,教师素质迅速改变,教学质量得到提升。两年来,学院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大赛7人获奖,学院教师申报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有效模式及政策制度研究》《探索梧州高职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有效模式》等9项课题获自治区级科研课题立项,多篇论文在省部级以上刊物发表,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大赛获奖21人次。另外,学院和梧州天能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申请的《工业挤压设备机械手》研究项目获梧州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专项经费支持,形成了学生、学校、企业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梧州职业学院、市职业教育中心将一如继往大力开展教育教学改革,脚踏实地办好职业教育,切切实实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

新闻推荐

记者黄金铭通讯员钟强下午梧州市突然出现较

多套实时监控系统构安全屏障

梧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梧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1970-01-01 08:00
评论:(市委副秘书长学院党委书记张凌贞左和工业园区领导为人)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