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佚生
羊栏村改香兰村
这两年接连三次发生地震的长塘镇香兰村颇引人瞩目。香兰这名字很富有诗情画意。可追潮过去,这优美的地名却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
民国年间的柳州,四乡土匪多如牛毛,他们打家劫舍,拦路抢夺,扣押人质,无恶不作。民国10年(1921)年冬,一艘号为“维新”的火船从柳州开往梧州,这艘火船属沙街大隆商号经营,船主为了旅途安全,还专门请了军队武装护送。哪晓得当兵的竟然搞不过土匪,火船行经洛埠下黄滩时,遭到土匪拦劫。船被逼靠岸,当兵的武器被缴,船上所载烟土和其他货物与及贵重行李任由土匪掳掠,乘客们则被押下船赶到岸上,然后分散带到土匪盘踞的几个小村庄关押。土匪逼所有乘客分别给家属写信或让人给家属传话,让他们送钱来赎人。关押人质最多的是鹧鸪江上游的一个无名小村。在土匪的黑话中,被关押的人质称为“羊牯”,关“羊牯”的无名小村便被戏称为“羊栏”,久而久之“羊栏”也就成为村名。
柳州解放后,人民政府对地名进行统一登记和规划,当地村民认为“羊栏村”这名字不好听,便按谐音把“羊栏”改名为香兰。
打鱼村改雅儒村
旧时柳州西门外转向北近河边处,有个宋代就存在的小村,叫打鱼村。直到民国年间,打鱼村还只有40多户人家,村民多是后来从外地迁入,有福建人、湖南人、广东人,多以种菜为业,也有以打鱼为生者。清同治年间,有个曾当过六品官叫李升俊的广东人,辞官后也到柳州这个打鱼村定居。李某是个落泊官员,在打鱼村的居室只是座占地七八十个平米的泥墙土瓦屋,与一般民居无多大差别。可室内布置得古朴雅致,窗明几净,门前还栽了些花草果树,一看就知道是个儒雅文人之家。李某晚年曾在村中的西来寺开馆教学,门生颇众。作为文化人又当过官的李某,嫌村名“打鱼”太过粗俗,与自己的身份不相称,便以“雅儒”两个谐音字取代。
本邑清末民初的著名书法家朱芾(字子垣),曾为村外一石牌坊(早已不存在)题写过“雅儒坊”三字。雅儒这个有几分韵味的名字也获得村人的赞可,便流传下来。20多年前,从柳荫路尾开了一条马路直通黄村头,路名就沿袭村名叫雅儒路。
寿板街改长青路
小南路下河边的斜坡右侧有条窄窄的小巷,原来的名字叫寿板街,后改名长寿路,再改称长青路。为什么这条巷子的名字一改再改呢?也是因为原来的名字不好听也不吉利。
几千年来,中国人都兴土葬,人们对死后装尸的棺材十分重视。家境稍好的人家,都会给老人准备一副好棺材等待寿终正寝。
在还没有实行火葬之前,柳州有很多棺材铺,且成行成市,以河南的大同巷和河北的寿板街最为集中。各棺材铺为了赢得好名声,都利用柳江上游各地的木材在柳州集散这一优势,选用质地上好的木材做棺材。柳州棺材造工精致,油漆考究,质地上乘。因此,柳州棺材也就闻名遐迩,使这个小县城也得与苏、杭、穗三名城并称而扬名四海——生在苏州,穿在杭州,吃在广州,死在柳州。
狭窄的寿板街在全盛时就有近10家棺材铺,后来,这条街上的居民感到“寿板”这名字太难听了——柳州人称棺材的板料为寿板,就改路名为“长寿”。柳州实行火葬后,这巷子已经不做棺材了,可“长寿”这街名字还是同棺材有关联(柳州人叫棺材为寿坊或寿屋),于是又改作如今这个名字——长青路。
新闻推荐
明清状元、进士书画作品展在柳开展,记者搜罗到这些作者的逸闻轶事他们的风华,都曾名动朝野
展出的刘墉(刘罗锅)书法作品。今报记者卿要林摄明清状元、进士精品书画作品展现场吸引不少观众参观。今报记者卿要林摄作为北京孔庙、柳州文庙国学文化交流活动的重头戏之...
梧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梧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