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同学来问:明天是否有空?费振刚教授回来开座谈会,辅导员想叫几个男生帮忙搬东西。我摘下耳机,愣了一下:搬东西。费教授。座谈会。好吧,去就去,搬搬东西,兴许还能见费老一面,算是了一个心愿。
想起去年刚来学校,意外地听说我们系有一个叫费振刚的做过北大中文系主任的教授。只是,由于年岁已高,不适合执教工作,他于2008年回去了。对此,有一种生不逢时的错落感。
经过仔细了解,才知道,费老是应了学院的聘请,怀着支援落后地区教育工作的志愿,离开北京,千里迢迢来到南方小城梧州,帮助梧州学院创办中文系。而在费老等师长的努力下,中文系茁壮成长至今。
一说到大师,就让人想到王国维、季羡林等,无疑他们在中国的历史上都是闪耀光芒的。但,他们都已远去,只活在书堆里,活在我们无法亲身体验的想象的世界里。
当费老和冯老(费老之伴侣)在众人的搀扶下走进会议室,这个想象的世界真实地出现在我们眼前,我有些恍如隔世不大敢相信,脑子里只剩下了欢迎的掌声。望着两位白发苍苍的年逾古稀的老人,他们步履蹒跚,精神矍铄,我油然产生了一种敬重。敬重他们没有忘记我们,敬重他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不辞辛劳回来看我们。这一刻闪过的“大师”的概念,变得如此的清晰,因为他就坐在我对面五米开外的地方。
座谈会在系主任的开场白中开始,对于主任一席回顾历史介绍现今状况的话,我没听懂多少。因为我更感兴趣的是,怎样去读懂这两位老人,他们对于我们有着什么样的意义。诚然,他们是不可能再走上三尺讲台,为我们授课,甚至于一年或几年才能回来一次,这样的一种短暂的存在,我们还能感受得到么?
很快,随着会议的进程,我得到了答案。其实,在见到他们的那一刻,我就已经有了答案。像我这样从故事中了解他们的人,在见到他们的那一刻,就感到了如此的亲近,如此的真实,我相信,虽然只有一面之缘短暂的交流,但这样的一种经历这样的一种感受是永远不会被忘记的。它就这样扎根在我们这一届人当中,我们又会传给下一届乃至一届又一届的中文系学子。
面对大师,我们不仅要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他们的为人处世、治学之道。费老总结了他大半辈子的治学生涯:热爱学生,敬畏学术。作为一名老师,这八个字足以受用。而对于学生,他为我们传达的是:像老师热爱学生那样热爱自己的本职,像学者敬畏学术那样认真地对待一切事物。这是我的理解和感受,也许并不很确切,但,是真实的。
会上,我们还同费老、冯老讨论了很多问题。在老师和学长学姐们的回忆中,我们重温了他们对老师的培养和对学生的爱护,温暖如故。冯老针对我们男生的不积极,讲了一席意味深长的话:“你们男生啊,就是有一种不好意思的心理。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不好意思就等于把机会让给别人……”我想,这批评是对的,我也接受了。我用我的方式记住了这一次座谈会,以我的思考来理解其中的意义,没有浪费这一次难得的机会。
新闻推荐
我司2013年度哈夫节管卡采购项目具备招标条件,现进行公开招标,具体公告如下:一、投标人资质要求投标人须具有投标项目经营范围;投标人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登记注册,并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投标人提...
梧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梧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