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侃
近日,漓江出版社编辑胡子博在QQ留言,问我:漓江出版社社名5个字,是如何请到茅盾先生题写的。我不知怎么就凭印象回复他说,好像是林焕平先生请茅公写的。只因为林老与茅公同是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的文化人,比较熟悉,我就这么“望名生义”了。小胡告诉我,听刘硕良先生说是(出版)局里请茅老写的。我有所怀疑,因为当时广西才一个广西人民出版社,我不知道已经成立了出版局,为局社合一,头脑中没有出版局的概念。我对自己没有根据的回答很不安,心里放不下这件事,就想请教“老漓江”陈肖人,谁知他家里的电话始终没有人接。后来,我又要通了退休在梧州居住的漓江社原副社长廖玉华的电话,这才把事情弄清楚。
他说,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期,广西人民出版社发展壮大了,仅文艺编辑室就有陆里(主任)、刘名涛、郑妙昌、陈肖人、李文杰、王正宇、李萌、廖文、刘萌瑜、李宁、廖玉华等编辑,真是兵强马壮。不久在广西人民出版社社牌旁添加了一块副牌:漓江出版社。大家想到要一位名家题写社名,当时候选人有巴金、冰心、茅盾等名家,最后决定请茅公。这事由刘名涛张罗,他用公函的形式与茅盾先生联系,不久就得到茅老题字,好像是一横一竖两条,是那种瘦金体,也就是现在漓江出版社大门口招牌所示。事后编辑室要给茅公发稿费,说实话,当时刚刚恢复稿费制度,标准很低,一篇文章一般就发个几元到十多元。发一点点钱给茅盾这样的名人,好像拿不出手,发多了又没有规矩,大家感到很为难。后来不知谁出了一个主意,到桂林请金石大师李骆公先生帮茅公雕刻了两方印章,寄给了茅盾先生,算是完成了这件大事。1984年,自治区领导决定漓江出版社成为实体,迁址桂林。
廖玉华回忆完后,说:“这事就是这么样的,我的回忆大约没有错。”
新闻推荐
新华社南宁11月22日电(记者孙志平程群)一艘载着集装箱的货船近日从广州港开抵梧州港,这艘被称作“穿梭巴士”的货船成功首航,标志着位于珠江—西江流域的梧州港与广州港形成“港港联运”的水路运输...
梧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梧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