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苑君通讯员刘忠衡
“好小伙子当兵去呀,当兵要当八路军呀,打败了日本鬼子才能享太平……”已是92岁高龄的齐兰芬,唱起抗日歌曲来仍然中气十足,在激昂的旋律中双眸闪现出青春的奕奕神采。7月底,记者来到齐兰芬家里,听老人唱抗日歌曲,追忆烽火硝烟年代的传奇故事。
梧州市政协离休干部齐兰芬14岁就参加抗日救国运动,为团结军民抗日奔走宣传。在那烽火岁月里,她带领妇女救国会挑起支援前线的重任,组织群众开展大生产运动,为抗战胜利打好后方基础。1961年,根据组织调动安排,齐兰芬随爱人来到梧州工作。
豆蔻年华立誓投身抗敌
“七七事变”后,齐兰芬的家乡河北省曲阳县被日军侵占,铁蹄所及,哀鸿遍野。齐兰芬一家只逃出几口人,正当四处逃生、几近绝望的时候,他们迎来了八路军。
“八路军骑着大马,头戴草帽,穿着草鞋,许多受压迫的人都用热情眼光欢迎他们。听说共产党要把地主的地分给穷人,我们都热切盼望共产党到来。”齐兰芬回忆道。
八路军来了后,宣传队经常给人们讲革命,年幼的齐兰芬每次都去听。“我第一次听说男女平等,妇女也可以参加抗战,就很想跟他们去,但又怕我年岁小做不了事,不要我。”革命的种子在齐兰芬心中生根发芽。在父母的帮助下,齐兰芬找到了八路军的区公所,并被任命为妇女救国会的宣传委员。
“抗日高于一切,一切为了抗日!”刚刚小学毕业齐兰芬像只出笼小鸟,带队上街、进村入户宣传抗日救国。她动员组织妇女办识字班,学唱救国歌曲,开展生产运动和军事训练。
国恨家仇更增抗日信念
1939年,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的齐兰芬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1年,日军“扫荡”分割、压缩游击区,疯狂屠杀抗日军民,并策动伪军、汉奸成立维持会,搞“强化治安”,抗日斗争环境越来越恶化,共产党的活动由公开转入秘密。
当时齐兰芬在七区(现曲阳县晓林南庄一带)任妇女救国会主任,被列入日军的“黑名单”,死亡威胁如影随形。同时,她的抗日干部身份还让家人受到牵连,被反动势力赶出了村子。一家住过土洞、破庙,住过坟地旁的看坟小房,生活颠沛流离。
1942年秋天的一个夜里,敌人把齐兰芬的父亲抓走,严刑拷打逼问齐兰芬的情况。“父亲被打得不能动了,汉奸用木板抬着到城外找我,找不到又是一顿毒打。”齐兰芬想起父亲受的苦十分动容。敌人百般施毒计,她父亲始终没有说出齐兰芬的下落,不久就因伤病而去世了。
当年初冬,齐兰芬得知父亲被害的消息悲痛不已。为了不暴露身份,刚满18岁的她壮起胆子,在夜色的掩护下赶60多里路,悄悄回到看坟小屋与家人团聚。第二天,妹妹和弟弟到田野里捡来一点被霜冻过的小萝卜和几颗枯黄的小辣椒,放进锅里加点水煮过,家里连盐都没有,只能蘸辣椒水吃。这一顿“团圆饭”又苦又涩,凄凉境况让一家人不由得哭成一片。
因工作和环境关系,齐兰芬很少有机会看望家人。尚庄村一名地下党员张老聂见了齐兰芬,便告诉她家里近况:“齐同志,你抗日真坚决呀,你爹被鬼子害死了,你娘拉着小弟弟小妹妹讨饭吃,不容易呀。”
“日本鬼子害得我们国破家亡,我一定要把他们赶出中国!”回忆过往,齐兰芬露出悲戚而坚定的神色。
鱼水情深军民齐心抗战
在齐兰芬的感受中,共产党与人民群众是真切的血肉关系、鱼水深情——在群众的掩护下,她一次又一次躲过了日寇和伪军、汉奸的抓捕。
1940年8月20日,八路军发起“百团大战”,曲阳县妇女救国会全面投入支前。齐兰芬与妇女同胞们穿梭在炮火间,运送去粮食、弹药,抬担架转移伤员……“当时我当曲阳县妇女救国会主任,汉奸重赏抓我,但群众很爱护抗战的干部,一有情况就给我通风报信。”齐兰芬说。有一回敌人把她的活动地域悄悄地包围起来,但当地群众发现情况不对后,立即帮她化妆掩护,并引路冲出了包围圈。
自14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开始,齐兰芬将青春理想汇入滚滚革命洪流。大半个世纪过去,由烽火硝烟到和平建设,环境改变、容颜改变,但齐兰芬老人不变的是一颗爱国心。
编者按
“母亲送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回望过去,历史的回声仍然荡气回肠。八年抗战,全民一心,共御外侮,浴血驱倭,奏响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壮歌,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当年,可爱的家园惨遭日寇铁蹄践踏,正值青春年少的他们毅然扛起刀枪殊死抗争,救国家于风雨飘摇之中;今天,历经沧桑的他们追忆往昔峥嵘岁月,于战火中奉献青春成为生命里最闪光的记忆。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本报记者探访在梧州市安享晚年的部分抗战英雄,发掘战争中的凡人史诗,铭记战火纷飞的年代,感受民族精神的升华奋进。
新闻推荐
近日,从中央乃至全国各地的电视台,都在频频播送激动人心的抗战歌曲,这让人们在不知不觉间回顾那全民奋勇杀敌、抵御外侵的历史一刻。这歌声,把我带回那刚刚开始有记忆的童年岁月,带回那抗日战火纷飞、...
梧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梧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