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梁燕如 通讯员 黄超)中秋节到来之际,梧州市爱心团体纷纷深入困难群众家中,开展慰问活动,送上慰问品和问候祝福,让困难群众、弱势群体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收获中秋团圆之乐。相关人士指出,近年来,社会爱心力量不断发展壮大,补齐社区扶贫济困“短板”,推动社区为民服务工作精准化、常态化,成效突显。
日前,长洲区大塘街道办辖区的20户困难群众收到长安义工协会送来的月饼、米面等爱心物资。将爱心物资送到低保户家中、组织孤寡老人到酒店吃中秋团圆饭、到敬老院开展庆中秋活动、探望留守儿童……中秋节前夕,大塘街道办下辖的10个社区接连开展面向困难群众、弱势群体的中秋活动,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燃眉之急,让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失独老人获得情感慰藉。今年以来,大塘街道办结合传统节日开展为民服务活动92场次,同比增长87.8%。
大塘街道办为民服务活动密度加大,是梧州市社区扶贫济困工作趋向常态化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爱心企业、单位和公益团体不断增多。以大塘街道办为例,截至目前,与街道办对接的爱心企业和单位35个,志愿者124人,同比增长66.7%、51.2%。与爱心团体同步日益壮大的是,爱心物资的筹集渠道更广、更多样,爱心物资在数量、质量上都有明显提升。
好钢用在刀刃上,为把救助物资准确投向困难群众,熟悉群众情况、了解群众所需的社区成为爱心团体连接居民群众的桥梁。不少社区工作人员表示,以往,社区救助物资主要来自上级部门的划拨,物资数量的有限,使得救助工作需要按照群众贫困程度分类、分批进行。如今,物资短缺的“短板”得到补齐,社区救助面不断扩大,受惠群众不断增多。今年以来,大塘街道办与爱心团体一起慰问孤寡老人33人次,帮扶困难群众194户,同比增长43.5%、98%。
记者同时了解到,部分孤寡老人、失独老人的基本生活有保障,但情感孤独、缺少关爱。正因为弱势群体的帮扶需求因人而异,决定社区帮扶项目有个性化等特点。随着梧州市“双报到”活动持续开展,以及自发到社区献爱心的志愿者渐增,相关人士指出,社区为民服务的项目种类日益齐全,社区扶贫济困、为民服务等工作更精准、更有效,成为社区工作的新常态。
新闻推荐
本报讯9月28日,经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在梧州监狱服刑的两名特赦对象出狱。他们是广西首批获释的特赦对象。当天16时,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检察院检察官、监狱刑罚执行部门负责人在梧州监狱狱法庭开...
梧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梧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