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新闻 岑溪新闻 苍梧新闻 蒙山新闻 藤县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梧州市 > 梧州新闻 > 正文

民间精美汉青铜 蘸墨温饭老祖宗柳州藏友珍藏青铜砚盒与鍪

来源:南国今报 2016-03-28 21:19   https://www.yybnet.net/

壶颈部依稀可见彩绘三爪龙汉青铜蒜头壶汉青铜鍪汉青铜螭虎砚盒

今报记者岑炜鑫 文/图

柳州青铜器藏家可谓是“高手在民间”,藏家刘先生早年喜欢青铜器,珍藏了不少汉代的青铜实用器,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窥见了汉代普通百姓及贵族生活的片段。本期精选三件精美藏品一一介绍。

汉青铜螭虎砚盒

文房四宝中的石砚多用木质砚盒装纳,而在汉代则用青铜材质做砚盒,使用的时间较短,存世量也较少。如今在广西梧州市博物馆中珍藏一件东汉鎏金镶嵌兽形砚盒,砚盒作蹲伏神兽形,通体鎏金,饰云气纹,镶嵌有红、绿、蓝各色宝石。盒内有石砚,附柱形砚石。而这件造型别致、文化底蕴颇深的古代文人爱件砚石已不存,以盘卧的螭虎为造型,中间设有一圆环,边缘有三个固扣用以固定上下盘口,从包浆看为南方水坑侵蚀,绿漆古斑驳可见,似有“玉化”的效果。

悠悠几千年,文脉一代传。砚与毛笔出现的时间一致,我们熟悉的秦将蒙恬造笔的故事已被考古证实记载有误,至少在春秋时期,我国已经出现了毛笔的雏形,蒙恬最有可能是改良了毛笔的制作工艺。一般说,宋元以前的砚,着重于适用,装饰工艺并不特别讲究,可谓“直胜于文”。明清时期的砚,则不但求其适用,而且讲究装饰之美,实用与审美两端,逐渐向审美一端倾斜。而在宋以前对砚盒的装饰就寄托了使用者的气质和希望“文运昌盛”的美好诉求。

用于磨墨的文具。其原始形态为较平整的河光石,故《说文》将砚解释为“石滑也”;又由于早期的墨为颗粒状或薄片状,未能作成墨锭,不便握持,故秦、汉古砚多附有研子(研杵、研石),用它压住墨粒研磨。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所出石砚,呈不规则的圆形,所附石研子相当大,几占砚面面积四分之一。汉代石砚的造型趋于规整,主要有圆形和长方形两种,研子的体积较前缩小。圆砚多附三足且有隆起之盖,盖底当中留出凹窝,以备盖砚时容纳研子。精致的圆砚在盖面上常镂出旋绕的蟠螭纹,如河北望都所药村、河南南乐宋耿洛等地的汉墓所出者。汉代还有一种附铜砚盒的石砚,铜砚盒常作兽形,安徽肥东与江苏徐州各出一例。徐州的兽形铜砚盒通体鎏金,满布鎏银的云气纹,杂嵌红珊瑚、绿松石和青金石,造型瑰奇,色彩绚烂,是珍贵的古文物,这与前文所述梧州出土的兽形砚盒相仿。

这件砚盒用螭虎做造型,说明使用者的等级不低。螭虎在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中代表神武、力量、权势、王者风范。汉代是螭纹是最鼎盛期,数量多,在许多玉器上都能见到。汉光武帝所用来封国、赐诸王侯、发兵、召大臣、册封外国君主的六玉玺,皆采用螭虎印纽,与该件螭虎类似。

汉青铜彩绘蒜头壶

彩绘的青铜器因为受出土地区地质环境所限,出土的器型较少,有专家认为,其实很多青铜器带彩只是岁月洗礼后,颜色无存,就像秦兵马俑一样。至今可知彩绘青铜器最出名者为国家博物馆馆藏的汉彩绘雁鱼青铜釭灯,近几年汉墓出土的青铜器中也不乏带彩者。柳州藏友给我们展示的这件汉代蒜头壶其身斑驳,但在壶身处可依稀可见各种人形、龙形的装饰图案,由于图案模糊,尚无法考证其具体的历史含义。该物件高76CM,腹径为46CM,它究竟属于礼器还是实用器,也有两种说法,蒜头壶汉时可用于装酒,即可祭祀也可平日里使用。

从这件壶身的绘画看,可隐约找寻着中国绘画孩提时代的影子。晋以前的线条勾勒以中锋见长,讲究圆润均匀的运笔,后代美学史学家用“春蚕吐丝”来形容这个时代的绘画,至晋吴道子后讲究笔锋的顿挫,即我们熟知的“吴带当风”。此瓶上画有若干人物,线条符合“春蚕吐丝”的风格,着色有朱砂、白粉等矿质颜料,虽经两千多年仍能依稀辨识画风,细部与同时期的壁画风格非常接近。光从人物身上的穿着看,接近楚地遗风,应为南方一带的贵族之用。壶颈处所绘一三爪龙,可见当时严格遵循礼制,五爪龙为天子级别,贵族用器不敢僭越礼制用三爪龙,主人是否是侯一级尚需考证。

蒜头壶的历史颇为悠久,特征为蒜头形小口,长颈,圆腹。东汉时期蒜头壶腹部比西汉时期丰满、蒜头呈扁圆形。有的蒜头壶颈、肩部堆塑有人物、龙、虎等纹饰。至明清时期,又被做成瓷器的重要样式,其实是仿自汉代青铜蒜头壶。蒜头壶在汉代用以存酒是毋庸置疑的,有一个有意思的考古依据是。2003年3月,西安发掘清理了三座西汉早期大型积炭墓,共发现了17件大型青铜器,其中有两个通体鎏金的大型青铜蒜头壶,内存26公斤翠绿色液体,酒香扑鼻。来自权威部门的检测报告认定,其乙醇含量为百分之零点一,鉴定属性为酒。有关专家称,这是目前所知保存最好、存量最多的古代美酒,距今已有2000多年。

汉青铜鍪

汉代的朋友用什么做饭呢?在广西部分山区的少数民族中仍然可以看到“顶锅”,而顶锅的前身就是鍪。藏友的这件鍪,是一件十足的实用器,在其底部可见使用的痕迹,黑色的烟炱非常明显。这件青铜制鍪,侈口束颈,口有唇缘,鼓腹圆底,是典型的汉代早期民间实用器。专家说,鍪翻过来就像古代士兵带的胄,因此叫做“兜鍪”,好似如今的钢盔一样。

鍪是一种金属炊具,实际是釜的一种变体,圜底釜的口部缩小并加长成脖颈,便成了鍪。所以古代文献中说“鍪似釜而反唇”,或说“鍪,小釜类”,其形态与功能都很明确。我们看到的这件鍪敞口粗颈,腹部圆鼓而深,肩颈部有两只圆环形耳,是鍪的标准式样。鍪最早见于战国中期四川一带的蜀人墓葬中,其形态是单环耳、对称双环耳两种。自秦统一中国后,出现了一大一小不对称双环耳形鍪,而且鍪底已开始出现三足。三足鍪发展至后来有了专有名称,成为另一种名叫“锜”的炊具。战国时期的鍪是与甑配套而烹饭的,但汉代时鍪则大多单独使用,用于温饭。

新闻推荐

两辆货车凌晨相撞事故造成2死2伤

今报南宁讯(记者邓晓衡通讯员陈仕天)4月22日凌晨4时许,两辆货车在国道324线宾阳黎塘路段发生碰撞,造成2死2伤。经初步调查,事发时暴雨突然降临,拉小家电的红色货车从梧州往南宁方向行驶至事发路段,发现...

梧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梧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公路交通未受影响2016-08-01 08:41
评论:(民间精美汉青铜 蘸墨温饭老祖宗柳州藏友珍藏青铜砚盒与鍪)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