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和气生财”,对于商家来说,待人和善是确保生意兴旺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前段时间,一段关于梧州河东大校场附近两家知名田螺店因琐碎之事引发纷争的视频,在市民的微信朋友圈内热传。据了解,两家田螺店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大家既是“同行”,且只有“一墙之隔”,所以平时为了争地盘、抢客源,经常会有语言上的小摩擦,随着矛盾不断积累,最终拳脚相见。
一直以来,“同行如敌国”、“同行三分仇”等狭隘的思想观念在不少商家心中可谓是根深蒂固。所以,一些商家挖空心思排挤同行,甚至想方设法出损招搞垮对方。然而,如此恶性竞争,不仅不能使自己赢得更多的客源、赚取更多的利润,甚至触犯法律底线,无异于饮鸩止渴。
商家是不是一味追求“独市生意”就一定能赢得更多的客源、获得更多的利润呢?我看未必。首先,如今社会经济正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与日俱增,其他商家岂会眼睁睁地看着你独自享用这份“蛋糕”,他们肯定会想方设法去抢占市场。因此,“一家独大”的理想局面显然不可能长期存在。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多家经营内容相似的商铺汇集在同一街道或区域也有诸多好处,比如将资金、货源、客源等优势资源吸引、汇聚在一起,产生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提高经营的规模化和知名度,进而有利于商家获得更多的利润、扩大经营规模。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六尺巷”的故事能流传至今,是因为它体现了谦让、以和为贵的中华传统美德。其实,无论是“理让”,还是“礼让”,不仅能及时而有效地化解矛盾,也能使自己得到别人的尊重。现实生活中,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化解不了的怨,而对于商家来说,就更应懂得“和气生财”的道理和重要性,倘若大家因为一丁点矛盾就要闹得不可开交,甚至上演“全武行”,最终只会“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非但没能招揽新顾客,反而还自砸了老招牌,赶跑了老顾客,使其他商家获益。
“风物常宜放眼量”,商家不能依靠一味打压同行来赢得市场,而应注重提高自身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这样才能在旷日持久的激烈商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况且,同行之间和谐共处、真诚相待不仅是遵守社会美德的题中之义,更是亘古不变的从商之道,唯有如此,商家方能既揽得客源,又赢得口碑。
新闻推荐
抓不住流逝的时光,握不好美好的去年,那就趁鸡年将到,灵“鸡”一动,收藏一款茶叶吧!茶叶的年份会替你记录下岁月的沉淀与生活的经历。中茶窖藏六堡,高山春芽,双蒸双压,用心呈现出的“鲜活味醇”,不忘初心制...
梧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梧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