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西江都市报》报道,10月25日,梧州市卫监所在新兴三路发现一处“黑诊所”,该诊所的“医生”“护士”无证上岗,作为该诊所的负责人,也未能出示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黑诊所”和“非法行医”的行为不但严重扰乱医疗服务市场秩序和社会治安,还会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对“黑诊所”及非法行医,政府相关部门必须进行专项整治,定期或不定期监督检查,特别是城中村、城乡结合部以及农村地区非法行医严重区域进行全面清查,打击取缔清理“黑诊所”,有效遏制梧州市“非法行医”现象,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在目前的社会现实与条件下,正规的各种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质量还没有完全满足人民群众求医诊病的需要,人们的防病治病意识还没有达到较高水平。有许多病患者总是迷信某些人的医术,认为凡是得到名医的诊治都能做到“药到病除”;另一方面就是希望“花小钱、治大病”,那些无证的医生就趁机开设了私人诊所,施之以“宫廷秘笈”、“祖传偏方”及价格低廉等虚假宣传,不断诱导需求,迎合广大病患者的病急乱投医的心理需求,使“黑诊所”及“非法行医”行为得以生存及发展下去。依国家现行的有关政策法规允许个体行医,鼓励兴办私立医疗实体,大量的公立医院退休医护人员、离职内退人员,有过行医经历的略懂甚至不懂医术的人等“鱼龙混杂”,加入行医队伍,为“黑诊所”提供了人力资源。
切断“非法行医”利益链,整治“黑诊所”和“非法行医”行为,需要标本兼治,疏堵结合。建立非法行医者 “黑名单”,一旦发现有再次非法行医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同时,梧州市应当不断加大医疗资源投入,通过合理调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为社区居民提供融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基层卫生服务,以满足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健需求,鼓励有资质的医师开设个体诊所,方便群众就近就医,使“黑诊所”和“非法行医”行为失去生存环境。
此外,对社区、乡村诊所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建立起政府统筹协调,卫生、食药、工商、城管、公安、检察、法院共同参与的整治非法行医联合监管机制,制定标准统一、操作规范的监管细则,对私人诊所加强监督、管理和引导,杜绝“非法行医”行为。
政府还要加大对社区与乡村医审核培训力度和政策扶植力度,对他们进行医疗技术和医疗道德的培训,让他们成为合法、合格的医护人员,使符合条件的人员都能通过正规渠道开设便民诊所,从而进一步优化我们当前的医疗资源配置,让优质的医疗资源实现均衡发展,让广大的病患者共享优质的医疗资源与医疗服务。
新闻推荐
因万秀区棚户区改造工作需要,我单位向社会公开招聘20名工作人员。招聘条件:1.年龄25岁~50周岁(视工作需要可适当放宽),男女不限,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具有大专以上土木工程、城市规划等专业学历的技术...
梧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梧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