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秋,梧州市意园冲办起了市第三初级中学,首期4个班全是新生,每班56人。数年后按市里对中学新的编排序列,学校定为市第五中学,还数番搬迁校区。
光阴荏苒,原先市三初中四班学子,或“跑单帮”或成组地“抱团”,回访意园冲初始校址,世居本地的固然腿勤,落户外市别省的,也会车压铁轨,有机会返回梧州共话当年。
六十年了,在既熟悉又陌生的意园冲里,昔日同窗情真语挚打开话匣,说当初两层楼主校舍坐北朝南,头顶蓝天,三面环山,植有大小松树,山下淙淙溪水流。
聊起主校舍前开阔地,这是球场,广播操场,跳高跳远沙地;乒乓球、单杠高低杠平衡木、垫上运动,都各得其所。
昔日同窗指着另一隅山坡,“我们曾平整地盘和修路,在外搬回砂石,为扩建校舍出力。”
又聊起,课外还开展多项兴趣小组活动,生物种养,造就“小农艺师”和“小畜牧师”;理化实验,加深了多项公式的认识;航模小组,让杰作升空翱翔;语言小组活动,提高了作文水平和汉语拼音的成绩,甚至可协助老师,给下一学年的师弟师妹当小辅导员。
当初四班学子爬格子,除贴上墙报,在梧州见诸报章,钻进市电台播音间的也不少。在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节目里,于舞台上潇洒自如,比赛时获高分。即使毕业后在工作单位另安排别人参与重演,同样得到喝彩。
三初中首届毕业生,有的以各种方式继续求学、进修。有的拿枪杆子,有的拿笔杆子,有的拿手术刀,也有拿起教鞭,有的成灌篮高手,有的当射门猛将……
学子们有一回邀健在的老师回意园冲,在薪火相传的师生情互动中开开心心,有人唱起“最美不过夕阳红”,可惜是“独家生意”。随即有小组唱起“革命人永远是年轻”,更起高潮的几乎是大合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这让在一旁当观众的小孩很不解,这些银发一族怎么抢了我们的歌来唱呢?
(梁次山)
新闻推荐
墙面的黄色污渍。■本报记者黄旻捷文/摄山海观小区的业主黄小姐,入住装修不久的新房,却发现不少装修“漏点”,比如瓷砖胶滴漏、墙面染黄、窗户密封不到位等。据业内人士分析,装修遗漏时有发生,主要和...
梧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梧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