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敬生 邓雪珊
多年来,“三无”船舶对梧州市行政区水域范围内渔业资源、水上治安、水上交通安全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虽然梧州市对“三无”船舶(无船名号、无船舶证书、无船籍)的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三无”船舶的治理是一项长期工作。
在梧州市的水上游泳场、大码头等水域,不乏“三无”船舶的身影,证明这一类船舶在梧州仍具有一定市场。因此,对“三无”船舶的管理,仍有赖于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多方调查摸家底。国家对“三无”船舶打击取缔的政策是明确的,但多年来“三无”船舶屡禁不绝,监管难的问题一直存在。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经营“三无”船舶有利可图,违法者有巨大的利益驱动,更重要的原因是缺乏打击取缔“三无”船舶的有效手段。因此,可以从摸清底数入手,通过乡镇上报、作业跟踪、巡航巡查、港航部门数据等多种途径,掌握辖区‘三无\’船舶的数量、吨位、营运航线、装卸码头,以及船东姓名、所在地址、联系电话等信息,为后续整治工作奠定基础。
二是联动治理强化引导。相关部门应强化巡逻艇布点前移、多道拦截线蹲点值守、突击检查、深夜排查等高强度整治措施。消除“存量”的同时,遏制“增量”也极为关键,因此可以从源头介入,积极对接各地乡镇政府及辖区各船厂,畅通信息沟通,严控“三无”船舶在市场上流通。
三是引导扶持助转型。“三无”船舶整治绝不能简单一拆了之,相关部门在拆解“三无”船舶的同时,也要为“三无”船舶船主、船员提供政策支持和技术支撑,帮助他们转型发展。相关部门可以引导船主购买正规运输船舶、考取相关证件等措施,开展合法运输,帮助“三无”船舶的船东、船员转型发展;还可以积极利用当前旅游业的发展促成梧州水上旅游等。
此外,在开展专项整治的同时也要加强宣传,让大家都能自觉维护梧州水域的安全稳定。
新闻推荐
本报讯9月20日,共青团梧州市委员会联合梧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防艾办,分别在梧州市职业学院和梧州学院开展青少年防艾宣传教育专题讲座。该专题讲座标志着“平安梧州青春护航”系列活动正式启...
梧州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