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梧州日报》报道,日前,梧州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洽谈会在市劳动大厦举行,各类求职人员进场寻找就业机会。据人社部门统计,当天招聘会有26家单位提供岗位542个,接待洽谈389人次。记者采访发现,部分用人单位技能型岗位需求旺,但能够满足岗位条件的应聘者相对较少。不少企业提供了技术类别的职位,并且对求职者的学历要求不高,但需要拥有一技之长。
近年来,人才市场上出现一种怪现象:一些用人单位不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引进人才唯“学历”是瞻,甚至打出“研究生多多益善,本科生研究研究,专科生统统不要”的旗号,并给予多项优惠政策和待遇。也许是受此诱导,高等教育急速膨胀,专科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的发展却相对缓慢。这样一来,很多有一技之长、实践经验丰富、在工作中能独当一面的求职者,被学历这条“硬杠杠”挡在了“门外”,严重挫伤了他们求职的积极性。
当然,笔者并不是否定学历教育的作用,更不是贬低知识的力量。然而,社会需要各种不同类型的人才,其中有知识型、研究型的,也有创业型、技能型的。而人才成长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并非学历教育一条路可走。寒窗苦读、高校深造,可以成才;发奋自学、博览群书,可以成才;立足岗位、钻研业务,也可以成才。人才的类型不同,成才的途径不同,衡量人才的标准自然也不能是单一的。
同样道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相当数量的高层次、高尖端人才,但同样也离不开所谓的层次低、能力高的技术人才,所以盲目的学历崇拜与攀比,往往会使社会走向极端:只重文凭不看实际水平。事实上,一个人的能力尽管与学历、文凭有一定的关系,但不能绝对化,从一定意义上讲,优秀的木匠和博士一样,都是宝贵的人才、优秀的人才,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的人才。
伯乐相马,注重的是马能否跑千里,并不注重马的出身。因此,在当前就业普遍趋于多样化、人才价值多元化的现实语境下,我们急需摈弃“唯学历至上”的观念,做到看学历但不唯学历,要将学历与能力、知识与素质有机结合起来,真正不拘一格选人才、用人才,最大限度地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唯有如此,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大业才能稳中求进,才能突飞猛进。
民生杂谈
新闻推荐
看到老师捧出来烤好的月饼,小朋友一片欢呼。↑小朋友津津有味地吃自己亲手做的月饼。小朋友仔细听老师传授月饼制作的步骤。小朋友用模具压制月饼。看到刚出炉的月饼,小朋友忍不住凑过去。外教也饶...
梧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梧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