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中国,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建设美丽乡村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因此,为了高标准推进美丽乡村这项项重点工作,梧州市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活动中,积极探索“乡村的事情要到乡村去办”。要求乡村办的干部要走出机关,深入乡间村落调研,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为此,梧州各级乡村办从转变作风、创新服务入手,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以“乡村办”为平台,有效地加快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乡村的事情要到乡村去办,目的是要把“乡村办”的职能、作用发挥要实行下移,将工作的目标放在“乡村里落地生效”。乡村办要以“工作责任落实、工作重心下沉、科学规划前移、服务触角延伸”为抓手,以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为己任,不断创新工作载体,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把工作责任落实。“乡村办”由“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工作,如乡村办在原来每月召开例会的基础上,改为每季度轮流到7个县(市、区)召开全市乡村办主任会议,会议采取现场参观和座谈会的形式召开。市各有关部门要把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纳入部门工作规划,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完善政策、协力推进。各县(市、区)、镇、村作为美丽乡村建设各级的责任主体,必须夯实各方面责任,落实各方面任务,形成全面统领、上下联动、部门协作、齐抓共管的美丽乡村建设大格局,确保美丽乡村建设创建工作落到实处,有序推进,见到实效。
以美丽乡村建设为重点,把工作重心下沉。把乡村建设的工作重心下移到农村基层党组织,深入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积极搭建基层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光荣感,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健全有效监督机制,促进农村发展。商议团坚持遇事多商量,充分体现群众意志,确保村务公开公平公正,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真正让群众满意。乡村建设要找准优势,突出重点,规划先行,把生态理念融入各个环节。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其成为受益者。注重保护古树古宅,保留乡村风貌,营造优美生态环境。紧紧围绕开展“清洁、生态、宜居、幸福”每个阶段乡村建设的目标,积极营造全市上下合力建设的“一盘棋”工作氛围,让群众得到实惠。
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把科学规划前移。“美丽乡村”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路,致力推进环境、空间、产业和文明相互支撑、整体联动,力求做到布局“一盘棋”、规划“一张图”。一要确保规划的一致性。以乡镇总体规划为龙头,中心村规划为补充,逐步向行政村、自然村拓展,努力实现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全覆盖。衔接好各项子规划与城乡发展总体规划,通盘考虑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和旅游业发展规划等专业规划,避免各自为政。二要确保规划的针对性。坚持因地制宜、主题突出、风格各异的原则,根据各地不同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发展基础、文化底蕴等实际,合理制定规划,实现“一村一景”、“一村一品”,培育地域特色和个性之美。三要确保规划的严肃性。积极引导农村人口向中心村镇集聚,整体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建设。充分发挥乡镇(街道)“统筹办”的作用,进一步推进执法力量下移,不断加大对乡村规划和土地的管理,从源头上避免边建设边规划等违规现象的发生。
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平台,把服务触角延伸。为进一步延伸乡村建设服务触角、丰富农村志愿服务内容、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经过多年努力,梧州市不断建立健全市、镇、村、户四级志愿者队伍网络体系,逐步推行村级志愿服务爱心驿站。在实施“服务惠民”专项活动中,重点推进“一个中心六项服务”(即建设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做好就业、社保、教育、卫生、文体、法律等服务)。各县(市、区)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把公共服务延伸到村民身边,像农副产品交易这样的家常事,只要轻轻动动手指,就能在网上轻松实现。努力实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农民群众办事不出村的目标。同时借助“互联网+”的现代化手段,依托在“服务惠民”专项活动“1+6”原有服务的基础上,整体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作,提升了农民信息获取、致富增收、社会参与和自我发展四种能力,为加快美丽乡村建设进程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廖 冰)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曾韵)“地球上为什么会出现白天和黑夜,‘地球之肾\’指的是什么?”10月11日,梧州市2017年“十月科普大行动”启动仪式暨广场科普宣传活动在鸳江丽港广场举行,吸引众多市民参与。“十月科普...
梧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梧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