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江杂谈
■田言
近日,梧州市卫生计生监督部门对全市16家餐具消毒单位进行专项监督抽检,其中合格1220份,不合格60份,合格率为95.31%。如果单是看合格率,似乎还情况良好。然而,深究下去就不得不让人感到寒心。
根据报道,“梧州市在6月26日至7月4日的检查中,发现共有12家单位使用的洗涤剂和(或)消毒剂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相关标准,1家单位存在未对已消毒餐饮具进行逐批检验就出厂行为”。这意味着16家被抽检的企业中,有75%的企业用的洗涤剂或消毒剂,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相关标准。
报道还提及,在抽检中出现检验不合格的项目主要为感官要求、游离性余氯指标及大肠菌群指标等三项指标不合格。其中,某个企业抽检的样品存在游离性余氯指标合格率为0,而其他企业的大肠菌群指标合格率,最低为53.3%,最高为96.7%。这不得不让市民怀疑这些企业是否具备生产消毒餐具的资格,是否为了赚钱而不顾市民健康?
值得庆幸的是,这次抽检不仅检出了11家不合格单位,而且还是由监管部门主动向社会披露,这表明梧州市监督部门加强消毒餐具管理的信心和决心。在报道中,梧州市有关监管部门也明确,由属地监管机构对11家抽检不合格单位进行立案查处,这无疑值得我们拍手称快。
作为餐饮企业,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餐具,是餐饮企业应当守住的底线。照理说,现在有多家企业提供消毒餐具,应该更加让市民放心就餐,但事实往往是“骨感”的。这次的抽检结果表明,对生产消毒餐具的企业的监管任重道远。
为了保护市民“舌尖上的安全”,梧州市有关监管部门应当进一步加强对消毒餐具提供企业的监管,对一而再再而三出现产品质量问题的企业,除了行政处罚以外,还应吊销其消毒餐具提供资格。只有这样,才能震慑那些不认真执行有关标准的企业。
新闻推荐
本报讯“妈妈,妈妈,这幅画真漂亮啊!是怎么画的?”在南宁市国际会展中心里,伴随着前来观展的小女孩的惊叹声,梧州市第八中学的女...
梧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梧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