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梧州市对市内多个农贸市场进行了升级改造,改造后的市场环境大有改善。然而,在市场升级改造过程中,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市场内部商户搬离撤出,与原有的流动摊贩一起,“转战”市场周边区域。这些摊贩不断转移“阵地”,十字路口、人行道、小街小巷,甚至居民小区内都有他们的踪迹。相关部门想了许多办法对这部分流动摊贩进行整治,但收效并不明显。摊贩生计与市容管理之间的矛盾,该如何破解?这已成为横亘在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在创建文明城市以及城市建设中,流动摊贩所带来的各种问题导致了城市管理者与摊贩之间容易发生矛盾。笔者认为,流动摊贩是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满足低端的消费需求,更是一部分人谋生的重要手段,流动摊贩的存在是必然的,也是合理的。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承认和尊重流动摊贩存在的合理性,给他们安个“家”,引导他们有序进入市场经营。
首先,政府部门要与流动摊贩建立一种和谐关系。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关注弱势群体,关注流动摊贩,在每一个人口居住集中的地区,在不影响交通等情况下,设置一定的摊位,适当鼓励流动摊贩的出现,对流动摊贩实行统一管理,比如给他们固定的位置,不能越出界线,统一规划摆摊设点的地点和营业的时间,并收取一定的摊点摆放费用等,用于摊位建设管理及环境卫生管理等支出,对越界经营不服从调度指挥的可以取缔。根据所在街区的实际和市民的需要,设置临时农副产品市场、早市、夜市、摊区等,摊点经营者应当按照规定的地点、时限有序经营。打造诸如“小商品一条街”、“小吃一条街”等特色街区。同时,对于已经规划设立的流动摊位,要建立跟踪反馈机制,收集相关信息,根据不断发生的变化情况及时做出调整,对流动摊贩实现更加科学有序的管理。
其次,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规范执法标准,细化执法程序,确保执法行为公正、文明、理性、平和,坚决反对和惩治粗暴执法、野蛮执法行为。加强责任追究,对执法人员粗暴执法、野蛮执法造成不良后果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严肃追究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责任。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对违法经营、危害百姓健康的要严格执法,对不规范经营的主要采取教育、告诫、劝导的办法;禁止超越法律规定权限采取没收、毁坏流动摊贩财物等野蛮执法行为,禁止乱收费。
再者,建立和健全城市流动摊贩退出机制。要引导流动摊贩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特点,不断做强做大自己的特色经营,在经营活动中积累一定资金后,向有营业执照、有注册资金、有固定经营场所的个体工商户经营转变,带动更多的市民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的弱势群体创业和就业。对流动摊贩在经营中违反商品质量、食品安全和环境卫生法规者,经城管部门多次教育仍不能整改到位、规范经营的,要强制其退出流动摊贩市场。
新闻推荐
本报讯2月20日,梧州市青年创新创业学院在梧州飞天电商园举办了以“汇聚青春智慧,电商助力东融”为主题的青创大讲堂活动,吸...
梧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梧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